律图

起诉离婚后可以和别人同居吗

2018-09-04 16:27:54 501 婚姻家庭, 离婚

00:00

15″

音频内容:

起诉离婚,还没判决离婚的,还是有夫妻关系的。在夫妻关系存在的情况下,又和别人同居显然是属于过错的。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366字,阅读时间约1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513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65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起诉离婚后可以和别人同居吗
一键咨询
×
温馨提示
阅读时间较长,您可直接咨询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如问题紧急,建议直接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1对1专属律师解答
12小时深度服务 高效解决问题
立即咨询
起诉离婚后可以和别人同居吗 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起诉离婚后不能和别人同居。离婚有诉讼方式和协议方式,但是如果采取诉讼方式,可能会耗时很久。如果诉讼离婚阶段一方有同居者的,是对婚姻的不忠,对方可以以此为由,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居民和非居民区别
[律师回复] 居民分为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非居民分为非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企业。居民和非居民的概念广泛应用在税法领域和外汇管理领域。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没有住所但一个年度内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达到183天的人,反之就是非居民个人。居民企业是在中国境内设立或者虽然在国外设立但是总部在中国的企业,反之则是非居民企业。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66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513 人正在咨询
起诉离婚期间可以和别人同居吗
不可以的,起诉离婚分居期间仍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丈夫和别人同居可以要求离婚吗
夫妻之间本应相互忠实,相互尊重,共同为家庭的幸福努力,共筑美好家庭。如果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与他人同居,则已经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另一方可以提出离婚。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婚外情和同居的区别婚外情和同居的区别
[律师回复] 婚外情是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婚外恋是违背传统道德观念,违背社会公德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是一个十分让人头疼的家庭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你真的理解婚外情与同居有什么区别吗婚外情的证据怎么收集呢
1.婚外情和同居的区别在这主要讲一下婚外情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将这两者混淆。婚外情是指男女双方在已有婚姻家庭之外而产生的感情,俗称偷情,例如、通奸等。婚外情并不是离婚的法定要件之一。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根据婚姻法解释(一)
第二条,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根据婚姻法第32条
第二款
第一项规定是离婚的法定条件之一,据此而离婚的,无过错方可根据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权要求损害赔偿,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28条规定,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婚外情证据的收集如何合法证据应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因婚外情具有隐秘性,收集这方面的证据具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注意其合法性。在这举个例子,关于夫妻一方与
第三者有婚外情的录像,此类证据收集难度比较大,且容易引起冲突,有可能引起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官司,所以一般不提倡使用。我们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方式,比如有婚外情一方写下保证书或悔过书,或关于此问题双方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把证据通过录音形式固定下来。因每个离婚案子都有其个别性,建议在收集婚外情相关证据时,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
3.有了婚外情证据,就一定会判离吗这个不是绝对的。如果有婚外情一方已悔改,经调解,双方又和好的,无需判离。《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的第8条规定,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离婚,或过错方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此种情形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工伤赔偿不分城市农村
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因工死亡赔偿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48-60个月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变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由此,“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决定工亡待遇数额。2011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据此数据计算,2011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382180元,这样即便没有可供养亲属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之和已经突破40万,较旧《工伤保险条例》提高了2倍左右。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居间合同和居间协议的区别
居间合同会更加清楚地解释整个约定的内容,并且如果没有按照约定进行,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居间协议则是比较广泛性的进行概括,表明的是大致意思,而且如果没有按照约定完成,是不用承担责任的。
10w+浏览
合同事务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工伤赔偿不分城市农村
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因工死亡赔偿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48-60个月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变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由此,“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决定工亡待遇数额。2011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据此数据计算,2011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382180元,这样即便没有可供养亲属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之和已经突破40万,较旧《工伤保险条例》提高了2倍左右。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66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工伤赔偿不分城市农村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因工死亡赔偿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48-60个月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变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由此,“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决定工亡待遇数额。2011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据此数据计算,2011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382180元,这样即便没有可供养亲属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之和已经突破40万,较旧《工伤保险条例》提高了2倍左右。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分居期间和别人同居犯法吗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夫妻签订分居协议书时,一定要在协议书中明确彼此的权益义务,以免后期产生纠纷,我们也要知道,如果夫妻分居满二年,是可以作为感情破裂要求离婚的标志的。如果分居协议期间与他人同居违法吗? 分居协议期间与他人同居违法吗 生活中,有的夫妻感情不和并不会直接去民政局或者离婚,他们往往会采用分居的方式,让彼此冷静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如果夫妻分居,一般都要签订分居协议书来约定彼此的权利义务。 第 一、刑事责任方面。如果对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居住,对方可能涉嫌构成重婚罪。 第 二、民事责任方面。如果有证据证明与他人同居生子,属于法定的离婚理由,并且在财产分割时可以少分或不分。 相关知识: 签订分居协议书应注意什么 1、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说明在分居期间,夫妻双方不再有义务与其丈夫或妻子同居。 2、协议中要说明子女有谁抚养,抚养费如何承担以及探望权如何行使 3、可以对分居期间的财产进行约定,如无约定或无法达成协议,则仍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双方若同意,可以在协议中规定分居期间双方不再互相享有家事代理权(但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果一方违反则要赔偿另一方的损失。双方若同意,可以约定分居期间因为一方而产生的债务一律视为个人债务(同样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一方如果违反要赔偿另一方的损失。 4、分居的期限,应以三个月至两年为限,期限届满,如一方当事人依然认为感情无法复合而要求离婚的,可协议离婚或持该协议向离婚。 5、分居的终止;协议分居可基于当事人双方的协议而终止,但应当制作终止分居的书面协议,或办理终止分居的公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分居没离婚和别人在一起算重婚吗?
没办离婚手续和别人在一起,不算重婚的行为,不认定为重婚罪,自己有配偶与他人缔结婚姻关系,明知他人有配偶与之缔结婚姻关系的,属于重婚的行为,需要认定为重婚罪,判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10w+浏览
婚姻家庭
监视居住和监视居住的区别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种类。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区别:管制必然涉及监视居住的范畴,但监视居住不属于主刑,只是具体的侦查监察手段。 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 人民、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6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513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

(99%用户选择)

首页 > 语音解答 > 婚姻家庭 > 离婚 > 起诉离婚后可以和别人同居吗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2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