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

2019-12-18 17:51:32 531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00:00

21″

音频内容:

[刑法条文] 第四百二十二条
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二十二条

 【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438字,阅读时间约1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597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83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
一键咨询
×
温馨提示
阅读时间较长,您可直接咨询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如问题紧急,建议直接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1对1专属律师解答
12小时深度服务 高效解决问题
立即咨询
拒传、假传军令罪是什么?
拒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597 人正在咨询
拒传军令罪既遂如何处罚?
拒传军令罪既遂按照刑法可判有期徒刑3年以上,10年以下,若因此延误战机,使敌军有机可乘致使我军战斗失利,在战斗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如人员伤亡惨重、战斗装备损失严重等将判处10年以上,甚至是无期徒刑,或是死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3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拒传军令罪既遂怎么处罚?
拒传军令罪既遂将会按照我国《刑法》422条的规定对此进行处罚,具体的处罚措施就是对于作战造成一定危害的,按照三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惩罚,在战争过程当中已经导致战败,或者是有其他严重损害后果的,按照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死刑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个人想了解一下,请问大家,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管辖及司法解释是怎样的,哪位专家知道啊,谢谢
[律师回复]
一、环境监管失职罪与工作失误的区别
工作失误是行为人由于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行为,行为人一般缺乏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
二、环境监管失职罪与一般环境监管失职行为的区别
一般环境监管失职行为是行为人具有环境监管失职行为,但并没有造成公私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或者虽然造成了损失但并没有达到《刑法》所规定的重大损失的程度。
三、环境监管失职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体只能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虽不是国家机关人员,但代表国家机关行使环境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却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
(二)犯罪行为发生的场合不同
环境监管失职犯罪只能发生在国家机关的环境监管活动过程中;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却是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
(三)客观表现形式不同
环境监管失职罪往往表现为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不正确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环境监管职责;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一般表现为行为人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
(四)侵犯的客体不同
环境监管失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则是社会公共安全。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对于拒传军令罪如何处罚?
对于拒传军令罪的处罚,是处3-10年有期徒刑,但需要对作战造成危害的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造成战斗的重大损失的可以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是可以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3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拒传、假传军令罪既遂一般判多久?
拒传、假传军令罪既遂一般判处十年左右,若是由军人拒传、假传军令,才导致了战役遭受损失,那么若是遭受的损失重大,法院就一般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朋友最近想要进行假释相关手续的办理,想请问律师假释犯不适用禁止令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假释不适用禁制令
[律师回复]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创设了刑法禁止令制度,对判处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罪犯,同时可以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而假释犯在假释期间,其假释条件和要求与宣告缓刑有类似之处,是否假释犯也存在刑法禁止令适用的可能性。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许多条文进行了修改、增加、删减,其中新增设的刑法禁止令制度,引起了许多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七十二条进行了修改,对于判处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罪犯,同时可以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与此同时,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将禁止令纳入《刑法》丰富了我国的刑法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体现,也是符合当前刑罚轻缓化的潮流趋势。但《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刑法禁止令的适用现仅限于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因此本文重点在于探讨假释犯对于刑法禁止令适用的可能性。
  在现代刑罚制度中,假释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其是当代刑罚宽缓化的体现,“假释是人犯自改过机关释放后而仍受当局约束的办法,他是被放回到社会去,但同时仍受严密监视,以便考察他是否可以住在自由社会里毋需监视。” 假释的目的在于使犯罪分子能够快速的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不因监禁刑而与社会脱节。我国《刑罚修正案(八)》对假释的条件进行了相应修改,将刑法第八十一条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同时对假释犯进行社区矫正,但本文认为对假释犯仅靠社区矫正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辅以其他管束措施,那么刑法禁止令就成为一个不二的选择。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5597 人正在咨询

首页

找律师

立即咨询

(99%用户选择)

首页 > 语音解答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2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