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捡到东西据为己有犯法吗

帮助5人 4.3w浏览 #债权债务 匿名 2022-06-17 河南漯河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特邀法律智囊团
    特邀法律智囊团
    77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这种情况要对捡到的东西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有主物和无主物。
    1、若捡到的东西是无主物,自然不犯法,比如空瓶子、易拉罐及其他的遗弃物等;
    2、若捡到的东西是有主物,应当归还原主,原主也有权追回该物。假如拒不归还,轻者要承担民事责任,返还原物,重者可能涉嫌侵占罪。
    全文
    13 2022-06-17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05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捡到东西据为己有犯法吗
一键咨询
  • 147****65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3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8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4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7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顶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1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8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3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1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2****07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2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8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门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1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2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2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门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1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4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2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4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7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周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周口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3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6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许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周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1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2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3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8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濮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1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周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5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0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顶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1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3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郑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2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4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三门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许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焦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漯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7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1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顶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3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2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5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2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3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2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许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信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周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4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8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2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4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濮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0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5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7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2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驻马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常州181****975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56****613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7****142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捡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什么行为
拾得他人财物私自占有可能触犯我国刑法中的侵占罪,指未经许可私自占有他人财产且拒绝退还。失主可报案,轻微情节者处半个月至一个月行政拘留及罚款,情节严重者则面临两年以上至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占用他人财物不仅不道德,还是犯罪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捡到的东西可以占为己有吗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拾得遗失物并私自占有是违法行为,侵犯了法律秩序。但考虑到公平和正义,拾得者在发现遗失物时享有一定权益,并需履行相应义务。在此情境下,拾得者有权向失主请求适当报酬。
10w+浏览
合同事务
捡垃圾桶里东西属于自己的吗
在垃圾处理场被发现的物品常被视作废弃物,捡拾者处置这些物品多被视为不当得利。即使有意储存而不归还失主,通常也不构成侵占罪。 根据刑法,侵占罪的犯罪客体包括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埋藏物,但不包括废弃物。因此,从垃圾桶或废品箱中私自取物并不构成侵占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有一个朋友打笑气被抓了过了24h 据说是在进入行政拘留手续
[律师回复]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一般用于医学麻醉和食品加工。虽然它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毒品范畴,但被列入了《危险化学品目录》,其经营需要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否则涉嫌非法经营。

同时,吸食“笑气”也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在你描述的情况中,你的朋友打笑气被抓,过了24小时据说在进入行政拘留手续,这是符合相关法律程序的。具体的拘留时间将根据其违法情节的轻重来决定,一般为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吸食“笑气”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可能导致头痛、失禁、神经损伤、心脏病发作等问题,甚至会危及生命。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安全,请远离“笑气”及其他危险物质。同时,也要提醒身边的人,不要尝试吸食或使用任何违法的危险物质。

如果你想了解更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当地的公安机关或相关法律专业人士。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70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捡垃圾桶里东西属于自己的吗
在垃圾处理场被发现的物品常被视作废弃物,捡拾者处置这些物品多被视为不当得利。即使有意储存而不归还失主,通常也不构成侵占罪。 根据刑法,侵占罪的犯罪客体包括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埋藏物,但不包括废弃物。因此,从垃圾桶或废品箱中私自取物并不构成侵占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捡到东西不还构成什么行为
遗失物不归还涉及法律责任。不当得利须返还超出损失部分,否则可能构成侵占罪。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既违反民法典,也可能触犯刑法中的侵占罪,面临拘役或有期徒刑的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