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审查保函三种法律关系是否明确。保函受益人(债权人)和被请求人(主债务人)的基础法律关系、被请求人与保函出具人(保证人)之间的委托或法定关系,出保人(保证人)与受益人之间的担保关系都须一一查明。
2、审查保函出具人(出保人)的资格和资质,看其是否属《担保法》第八、九、十条等规定禁止作保的单位或团体,出保时的财产拥有情况、资信表现,是否具有相应的代偿能力,同时还要从形式上审查,包括审查出保人的名称使用是否完整规范,印鉴是否清晰、有效。
3、审查担保事由,即为何人、为何事、担何保,担保责任承担方式(即保证方式最好写明)。
4、审查保证金额是否充足明确,有无上限额度,是否满足了要求,币种也应明确。
5、保证有效时间、有无限期,限期是否合理,有无保函自动延展条款。(一般担保人与债权人未约定担保有效期间的担保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如是无限期长效担保,也应在保函中明确。
6、兑保条件,系有条件兑现保函还是无条件兑现保函?有条件的,应审查条件的设置是否合法、合理,否则可以拒绝接受。
7、法律条款(保函争议的法律适用及司法管辖权确认条款),其设置是否合法、合理。
8、其他特殊条款,包括生效条款。保证人首偿条款、不可撤销条款、保证责任不变条款、保函不可转让条款、保函正本归还条款等,均需仔细审查,避免疏忽。只要法院在审查时,克尽职责,谨慎处理,尔后因出保企业、个人资信发生变化或有其他客观原因造成保函不能兑现的,不能认为法院存有过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