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如果要构成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最高的刑罚的话必须在具备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情节严重的才可以,一般最严重的也是处有期徒刑
构成要件
1、罪体
行为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的行为是战时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这里的提供隐蔽处所,是指将逃离部队的军人隐蔽起来,以逃避军队和有关部门查找。提供财物,是指为逃离部队的军人提供物质帮助,以使其进一步逃跑或隐藏。
时间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
2、罪责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3、罪量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罪量要素是情节严重。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窝藏多名逃离部队军人的;经批评教育后继续窝藏的,因窝藏逃离部队军人影响部队完成重要任务的;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等。
(三)处罚
根据刑法第379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条文
第三百七十九条战时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认定
(一)区分本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界限
二者对象相同,行为亦有某些相似,如都可能提供住食场所、财物等,因此,容易发生混淆,但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1)主观故意内容不同。本罪意图在于使其受到窝藏,即逃避部队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查找;而后者则是为了使用逃离部队的军人的劳动力。其客观上虽有提供财物、住所的行为,但其目的在于使他为自己服务。因此,在有关部门向其查寻时一般不会为其说谎,而本罪行为人则通常会表现为积极给被窝藏人遮蔽。
(2)客观行为不同。本罪为其提供隐蔽场所、财物一般是无偿的,并不想要对方提供劳动力加以偿还。在行为上,一般表现为暗地里隐藏、帮助其逃跑;而后者则表现为有偿聘请他人为自己服务,其不一定为其提供住宿场所。
(3)对时间的要求不同。本罪必发生在战时;而后罪则无这一要求,既可以发生于战时,又可以发生在平时。有时候,行为人如果出于窝藏的故意,为其提供住处、财物,并让被窝藏之人提供一些劳动,形式似乎是雇用,实为窝藏,这时就应以本罪论处,而不是构成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