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上班3天开了一单后被认定为诈骗且处于取保候审期间,仍然有可能会被判刑,具体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以下为您详细分析:
1.?主观故意方面:
- 不知情的情况:如果您确实对公司的诈骗行为毫不知情,只是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在这种情况下您不应被认定为诈骗罪,也就不会被判刑。比如您刚入职不久,公司对业务的诈骗本质进行了刻意隐瞒,您按照公司培训和指示进行工作,没有意识到业务的违法性,那么您有可能不构成犯罪。
- 可能知情的情况:如果您在工作过程中,对公司业务的异常情况有所察觉,或者根据常理应该怀疑公司业务存在问题,但仍然继续开展工作,那么可能会被认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故意。例如公司的业务模式明显不合理,报酬获取方式异常等,您没有进一步去核实或停止工作,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被认为存在主观上的过错。
2.?涉案金额方面:
- 金额较小:如果您所涉及的这一单诈骗金额较小,未达到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那么可能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3000元至10000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 达到立案标准:如果该单业务的诈骗金额达到了立案标准,那么就会进入刑事诉讼程序,需要根据具体的金额以及其他情节来确定可能的刑罚。比如诈骗金额在3万元至1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可能面临3至10年的有期徒刑;诈骗金额在5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可能会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3.?犯罪情节方面:
- 情节轻微:除了主观故意和涉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