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一个朋友的弟弟,最近犯事了,家里人知道了非常的担心害怕,这个弟弟真的是不让人省心,跟着一群社会小混混,请问一下啊,过失犯罪有认识因素是什么啊

帮助10人 3.3w浏览 匿名 2019-07-26 陕西西安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
    我国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是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即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犯罪的过失是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与犯罪的故意并列的犯罪主观罪过形式之一。由于过失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具体内容与故意的不同,它所反映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因此,我国刑法认为故意犯罪的危害性显然大于过失犯罪,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比对过失犯罪严厉。
    根据犯罪过失心理态度的不同内容,犯罪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行为人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在启动汽车时,没有注意汽车周围的状况,以致将一个在汽车后面玩耍的小孩轧死。此案例中,行为人身为一名驾驶员应当在启动汽车时,注意汽车周围的状况,否则极易造成危害结果,但因为他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此处行为人的心理态度就是一种典型的疏忽大意的过失。
    在认识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并具有预见的可能性。应当预见是一种预见义务,不仅包括法律、法令和各种规章制度所确定的义务,也包括日常生活准则所提出的义务。但是,法律不强人所难,不会要求公民去做他实际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只是对有实际预见可能的人赋予其预见的义务。因此,预见义务是以预见可能为前提。如果行为人不可能预见而造成危害结果的,即使结果再严重,也不应让其承担刑事责任。如何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刑法理论对此见解不
    一,主观说认为,应以行为人本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进行判断;客观说认为,应以一般人或平均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进行判断;折衷说认为,行为人的注意能力高于一般人时应以一般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行为人的注意能力低于一般人时应以行为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我们认为,应当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来确定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即应将行为时的具体情况和行为人本人的条件,如行为人的年龄、所从事的职业、技术熟练程度、社会阅历、智力发育情况等主观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判断。根据这一标准,一般人在通常条件下能够预见的,行为人可以因为本人的认知能力较低或者行为时的特殊情况而不能预见;一般人在通常条件下不能预见的,行为人也可以因为本人的认知能力较高或行为时的特殊情况而能够预见。可见,仅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条件或行为人本人的条件来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是片面的;只有将这些主客观的事实结合起来进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意志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或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而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且未采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必要措施,以致危害结果发生,是因为他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这种危害结果。
    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行为人驾车,虽明知强行超车会肇事,但认为路面较宽,而且自己驾驶技术高超,于是强行超车,导致车祸,造成人员伤亡。此案例中,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强行超车的行为可能导致车祸,但认为路面较宽、自己技术高超,超车行为不会发生车祸,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此处行为人的心理态度就是一种典型的过于自信的过失。
    在认识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在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可能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而不是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则属于直接故意,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轻信能够避免”,是指行为人在预见到结果发生的同时,又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不可靠。轻信能够避免主要表现为:其
    一,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和客观的有利因素;其
    二,行为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轻信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区别于其他罪过形式的重要特征,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得以成立的根本原因。
    在意志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因为他轻信能够避免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虽然没能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认识,采取一定的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
    全文
    8 2019-07-26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
    其特点有:
    (1)在认识因素上,表现为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发生虽然应当预见但实际上并未预见到,或只是预见到在他看来并非现实的可能性。
    (2)在意志因素上,表现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而是排斥、反对的心理状态,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能够避免结果发生的主观错误心理支配下的过失行为导致了结果的发生。
    (3)在主观恶性上,过失犯罪远小于故意犯罪
    全文
    8 2019-07-2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296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朋友的弟弟犯事了,过失犯罪有认识因素是什么啊?
一键咨询
  • 171****07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7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0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5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4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0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1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0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7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3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2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1****44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0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7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7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7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4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5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8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5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5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6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洛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洛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1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4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8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2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4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3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5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0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2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0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4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1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0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2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2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2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2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5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6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3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0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5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7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渭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5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商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5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8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4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咸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榆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常州177****785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56****648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133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侵犯知识产权追诉期是多久啊
我国法律规定,知识产权纠纷的起诉或上诉权有时效限制,自权益受侵害及对方知晓之日起不超过三年。此举旨在保护当事人权益,维护公平正义,避免过期时效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10w+浏览
知识产权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朋友的弟弟强奸罪怎么处罚
强奸罪的处罚规定如下: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与女性发生性关系,将受三至十年有期徒刑;涉及未成年女性,视为强奸,处罚更严厉。有加重情节如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等,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单位犯罪意识因素中动机是什么?
单位犯罪中,各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单位利益。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目的。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自首是以单位犯罪为前提的,没有单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问题的研究。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单位犯罪意识因素中动机是什么?
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如果您现在正面临着关于单位犯罪意识因素中动机是什么?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的话,可以通过下面文章内容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52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哪些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哪些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