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如何约定财产和债务关系
[律师回复] (一)关于财产约定:
1. 明确约定范围:夫妻确实可以对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作出约定。比如一方婚前购买的车辆,双方可以协商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婚后一方的工资收入,也能约定为另一方的个人财产等。在约定时,要尽可能详细、明确地列出具体的财产内容和归属情况,避免日后产生模糊不清的争议。
2. 注重约定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来签订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面协议能清晰地记录双方的意愿和约定内容。虽然公证不是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但进行公证能增强协议的证据效力。比如在涉及财产分割纠纷时,公证后的协议更容易被法院采信。
(二)关于债务约定:
1. 理解对内效力:当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时,如果一方对外负债,而第三人知道这个约定,那么就只能用负债一方的财产来清偿债务。但要注意,这种夫妻间的债务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说,如果第三人不知道夫妻间的这种约定,并且是基于合理信赖与夫妻一方进行经济交往而产生债务的,那么另一方可能仍需承担偿还责任。
2. 履行告知义务:夫妻在与第三人进行经济交往时,要及时、如实告知第三人夫妻间的债务约定情况。这样可以避免第三人因不知情而遭受损失,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例如在借款、担保等经济活动中,明确告知对方夫妻间的财产和债务约定,以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