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处罚原则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8-11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5人
专家导读 犯罪预备处罚原则是犯罪当事人为了犯罪而提前的准备所有的工具还有为犯罪制造条件;但当事人会以其它的因素而停止了犯罪,所停留在犯罪预备这个阶段,这个行为是可以得到从轻处罚的。
犯罪预备处罚原则是什么?

一、犯罪预备处罚原则是什么?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

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

(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

(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刀斧、锯锉、爆炸物等;

(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

(4)用以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如翻墙爬窗用的梯子或绳索等;

(5)用以掩护犯罪实施或者湮灭罪证的物品,如作案时戴的面罩、作案后灭迹用的化学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预备行为不同的危害程度。

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综合上面所说的,犯罪预备是属于在犯罪前期的准备阶段,而对于这处处罚就要看在准备的过程中是否使他人受到了损害,一般只要没有造成法律后果的,都会免除当事人的刑法责任,所以,案件在处理的时候就会结合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处理。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1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54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犯罪预备处罚原则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31****71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0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4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8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0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1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0****28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4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7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5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5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1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7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4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0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你推荐
无锡178****643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34****928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80****491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对于犯罪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从《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中了解到,如果认定构成预备犯的话,那么此时可以比照对应罪名的既遂犯,对犯罪分子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此可见,预备犯也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在承担的时候往往不会像既遂犯那样作出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是什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犯罪预备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处罚原则: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预备犯的相关处罚原则是什么
1、在使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如“抢劫罪(预备)”。2、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但是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主义。此外,对既遂犯是予以从轻处罚,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也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决定。3、应注意犯罪预备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预备犯罪的处罚原则是怎样的
从《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中了解到,如果认定构成预备犯的话,那么此时可以比照对应罪名的既遂犯,对犯罪分子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此可见,预备犯也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在承担的时候往往不会像既遂犯那样作出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犯罪预备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处罚原则: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浏览
犯罪预备是什么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对于预备犯,我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处罚的原则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浏览
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是我国法律中的一个阶段,指筹备犯罪资源和环境的行为,处于犯罪决定与实施之间。行为者有明确犯罪意图,通过策划实施手段。刑法规定,对预备犯的处罚可能较轻,甚至免除部分责任,视情况类似已犯罪行。
22浏览
简写犯罪预备的特征及处罚原则
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处罚原则: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8浏览
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及处罚原则
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处罚原则: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9浏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54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犯罪预备处罚原则是什么?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