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入室抢劫和入户盗窃?

最新修订 | 2024-09-14
浏览10w+
张海啸律师
张海啸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6428人
专家导读 入室抢劫与家庭盗窃的区别如下:不同的家庭表现出违法性,即未经户主允许进入,实施非法犯罪,即抢劫。非法闯入他人住宅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公开破门而入、秘密入侵和行骗等。

如何区分入室抢劫和入户盗窃?

如何区分入室抢劫入户盗窃?

入室抢劫与家庭盗窃的区别如下:不同的家庭表现出违法性,即未经户主允许进入,实施非法犯罪,即抢劫。非法闯入他人住宅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公开破门而入、秘密入侵和行骗等。但是,如果行凶者基于一定的法律和正当理由进入他人住所进行临时抢劫,则该抢劫不属于“家户式”抢劫,构成犯罪,可以作为一般抢劫罪处理。

2. 在不同的刑法中,抢劫罪作为加重刑罚的法律依据。刑法加重了对“入室抢劫”的处罚,以保护居民家庭生活的安宁,保护他人未经许可进入房屋的权利,保护个人休息和休息的隐私权不受侵犯。3.人们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指的是住宅的特征,即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家庭生活(而非工作生活)。前者是功能特性,后者是站点特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违反规定、胁迫或者以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十年以下罚金;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罚金、没收财产的:

(一)在家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抢劫是军人、警察冒充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4k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65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区分入室抢劫和入户盗窃?
一键咨询
  • 142****03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5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2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4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1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0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2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0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2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0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2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5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5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6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3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南通180****735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856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0****847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入室抢劫和入户抢劫有什么区别吗
抢劫,指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入室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对于入室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适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室抢劫。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入室盗窃和入室抢劫的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入室盗窃和入室抢劫的区别问题解答如下,
1、两种犯罪的定义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2、两种犯罪的量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65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入室抢劫与入室盗窃有何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入室抢劫与入室盗窃有何区别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入室抢劫和入户盗窃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表现不同
入户具有非法性,即未经主人的同意擅自进入,进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也就是以实施抢劫犯罪为目的。
非法侵入他人的住所,具体表现形式多样,如公然破门而入,秘密侵入,欺骗侵入等等。但行为人基于某种合法、正当理由进入他人住所,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则不属于“入户”抢劫,构成犯罪的,可按一般抢劫处理。
二、处罚不同
刑法确立入户抢劫做为加重处罚的法理依据。刑法加重处罚“入户抢劫”的本旨就在于保护居民家居生活的安宁平和、保护未经许可他人不得擅入住宅权以及个人休养生息的隐私权利不受侵犯。
三、认定不同
“户”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而不是工作生活)与外界相对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宾馆、临时搭建工棚、单位的办公楼、学校、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如何区分入室盗窃和入室抢劫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1、两种犯罪的定义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2、两种犯罪的量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入户抢劫和入室抢劫的区别是什么的
抢劫,指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入室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对于入室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适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室抢劫。
10w+浏览
刑事辩护
14周岁入室盗窃要转化为抢劫要什么条件。
[律师回复] 处罚罪名上也不以抢劫罪论处,对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为窝藏赃物、诈骗。该规定严格限缩了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此类行为的处罚范围,只对暴力行为造成重伤或死亡结果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罪定罪处罚、抢劫等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形式上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要件,当场使用暴力、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可见,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罪定罪处罚,为窝藏赃物:“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盗窃;情节轻微的,为窝藏赃物。入户盗窃的行为、抢夺他人财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第十条
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现有司法解释的规定也可以推导出相对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的人不能成为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主体。
第二,因而不能满足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但是,只对实施刑法
第十七条
第二款所列举的故意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作案时是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相对刑事责任人,不能构成转化抢劫罪,不具备转化型抢劫罪的基础。但是,并且没有数额的要求,《解释》第十条第二款进一步规定,根据刑法修正案(八)
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因此,依法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第一、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的前提条件是、诈骗,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以抢劫罪定罪量刑,体现了刑法对未戍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立法精神,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了转化型抢劫的行为,或者故意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人户盗窃”已经成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的基本行为,才有可能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抢夺罪,只有已满十六周岁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的人,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也就是说。此外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5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入室抢劫和入户盗窃的区别?
入室抢劫与家庭盗窃的区别如下:不同的家庭表现出违法性,即未经户主允许进入,实施非法犯罪,即抢劫。非法闯入他人住宅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公开破门而入、秘密入侵和行骗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怎么区别入户抢劫与入户盗窃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怎么区别入户抢劫与入户盗窃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入入户抢劫与入户盗窃有什么区别
一、犯罪行为与刑罚不同
《刑法修正案
(八)》对盗窃罪条文进行了修改,在1997年刑法规定的“多次盗窃”基础上,增加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与“扒窃”三种特殊盗窃行为类型。相对于“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普通盗窃行为类型而言,成立特殊类型的盗窃罪,不要求达到数额较大。这意味着,在盗窃未达数额较大时,是否认定为“入户盗窃”,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的区分(不考虑多次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及扒窃的情形)。此外,刑法第263条将“入户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
一,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而,是否认定为“入户抢劫”,直接影响到是适用抢劫罪的基本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还是抢劫罪的加重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刑法修正案
(八)》通过之前,刑法理论与实务普遍关注“入户抢劫”的适用,最高司法机关也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但迄今仍然纷争不断。“入户盗窃”入罪后,有不少论着主张参照“入户抢劫”的相关司法解释认定“入户盗窃”。不过也有人认为,“入户盗窃”中的“户”的认定应比“入户抢劫”中“户”的范围宽泛一些。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盗窃解释》)第3条规定,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看来,司法解释完全沿用入户抢劫的相关规定。可是,入户盗窃只是盗窃罪的基本犯,入户抢劫则是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而且“盗窃”明显不同于“抢劫”,在同一部法典内,刑法用语的含义固然具有统一性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也有相对性的一面。“为了使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都置于刑法的规制之下,以免形成不公平的遗漏;为了使刑法整体协调,以免自相矛盾,不得不对相同用语做出不同的解释。”因而,对于“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的含义,必须根据立法目的,考量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要求,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户的界定不同
入户盗窃与多次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同为特殊盗窃类型,成立犯罪不要求达到数额较大。相对于普通盗窃单纯着眼于被盗物品的数额,即财产法益侵害性的大小而言,必然存在其他因素的考量,才使得行为的违法性与有责性达到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大致可以认为,多次盗窃入罪的主要考量因素,一是多次盗窃所形成的法益侵害或者危险性较大,二是多次盗窃行为彰显行为人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即特殊预防的必要性较大;携带凶器盗窃入罪的主要考量因素是,相对于未携带凶器的盗窃而言,携带凶器对被害人身体、生命安全形成的危险性较大;扒窃入罪的主要考量因素是,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一方面造成民众的安全感下降,另一方面,丢失出门所随身携带的财物,如路费、银行卡、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车票、房门钥匙等,往往会给被害人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不同于其他三种特殊盗窃,入户盗窃发生的空间为“户”。而“户”,对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情冷漠的现代人来说,乃倦鸟之归巢,飘荡灵魂之归属,烦躁心灵停泊之港湾,安身立命之处所。“户”系“家”之所在,而“家是人们在外奔波打拼后得以休养生息的避风港,是人们最基本、最为信赖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的庇护所,同时也是人们安全、隐私的最后保障”。家中进贼会致人心惶惶,而暴力、胁迫行为一旦发生在作为封闭空间的“户”内,在现代社会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残酷现实面前,被害人更是直接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再是顾及老弱病残家人之安全,即便家有壮丁,也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砧板上的鱼肉。
综上,相对于普通盗窃、抢劫,入户盗窃、抢劫规定的立法目的,旨在突出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增强公众的安全感。
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此外,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抢解释》)指出,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入户抢劫和入室抢劫如何界定?
需要明确户的特征。“户”的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居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主要是指人们在户内享有家居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以及不受他人干扰、窥探和破坏的隐私权,也是公民个人私权得以充分、集中展现的地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是入室抢劫罪,入室抢劫罪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一、什么是入室抢劫罪目前我国刑法并没有专门规定入室抢劫罪,而是将入室抢劫行为被作为抢劫罪的一种情节加重犯。对于入室抢劫行为,仍然定位抢劫罪。
二、入室抢劫罪怎么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根据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适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依据签署解释,对于“入户抢劫”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范,即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场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内,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5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入室抢劫跟室外抢劫
入室抢劫是罪犯利用各种方法侵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抢劫财物的犯罪行为。入室抢劫案中,被害人与罪犯间有一定正面接触或搏斗过程。室外则没有进入私人空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是入室抢劫罪,入室抢劫怎么处罚,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一、什么是入室抢劫罪目前我国刑法并没有专门规定入室抢劫罪,而是将入室抢劫行为被作为抢劫罪的一种情节加重犯。对于入室抢劫行为,仍然定位抢劫罪。
二、入室抢劫罪怎么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根据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适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依据签署解释,对于“入户抢劫”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范,即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场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内,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入室抢劫的罪状及认定,入室抢劫罪的认定,什么情
[律师回复]
一、什么是入室抢劫罪目前我国刑法并没有专门规定入室抢劫罪,而是将入室抢劫行为被作为抢劫罪的一种情节加重犯。对于入室抢劫行为,仍然定位抢劫罪。
二、入室抢劫罪怎么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根据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适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依据签署解释,对于“入户抢劫”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范,即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场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内,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如何区分入室抢劫和入户盗窃?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