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条件有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9-05
浏览10w+
李兵律师
李兵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22人
专家导读 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条件有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在两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中,如果其中一人起到主要责任的话,那么由其承担主要的处罚。如果相关人员责任比较轻的,那么可以从轻处罚。
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条件有什么

一、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条件有什么

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条件有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6条第4项的规定,视具体情况,从轻处罚或者免于处罚。对于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教唆、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所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和所处的不同地位,分清主次和责任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对于其主要作用的组织、指挥者、应受到较重处罚;对于教唆、胁迫、诱骗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从重处罚。对被教唆、被胁迫、被诱骗违反治安管理的,或在共同违法行为中处于辅助、服从地位的人,应从轻处罚或免于处罚。

二、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点

(1)在主观方面,各个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人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共同故意违反治安管理的。

(2)在客观方面,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必须有共同实施一次或多次违反治安管理的活动。虽然他们在违反治安管理活动中所处地位、所起的作用不同,但他们的目的是明确的。为了同一目的,他们彼此联系、积极配合,共同实施。

(3)二人以上因共同过失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以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论处。分别处罚是指,对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要根据他们在同一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中的违法情节,明确应负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罚。这样做体现了法律责任自负的原则。

在处罚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处罚的重点要在起主要作用的组织者、策划者身上。对于起次要作用、辅助作用的行为人,应给予比首要分子轻些的处罚。

2.以教唆或者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教唆是指以劝说、挑拨、怂恿、煽动等多种方法故意实施的唆使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胁迫指用威逼、强制的方法迫使他人去违反治安管理,包括暴力胁迫和非暴力胁迫两种。诱骗是指用引诱、欺骗的方法使别人上当受骗而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上这三种行为,只要是实施了其中一种行为就可以处罚。

教唆或者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是主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组织、领导或主要作用,对他们的处罚要严厉些,要按照其所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教唆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人,从重处罚。

如果两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话,那么一般会根据当事人的责任比重来进行判罚。一般对于组织者,会从重进行处罚。同时如果是被胁迫或者被骗导致违反治安管理规定,那么可以从轻处罚或者是免去相关处罚。如果胁迫未成人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话,那么会从重处罚。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5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拓展阅读

· 年普法人次15亿+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86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条件有什么
一键咨询
  • 136****84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1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1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5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2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3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3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5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4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1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1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5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5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0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2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无锡181****246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35****150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8****116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有哪些行为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扰乱公共的秩序,以及还有妨害公共安全,再者就是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同时还有财产的权利等等;只要两个人共同的违反治安的条款就会承担起法律的责任。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有哪些行为?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包括两个人以上一起去扰乱公共秩序,或者是对公共安全进行到了妨害,或者是在一些公众场合对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其他的财产权利都进行了侵害,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共同危害到了社会管理等等都是要承担行政责任的。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86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是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一起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就是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对于这种行为需要分别处罚,在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要从重处罚;在行为中起次要作用的人,要从轻处罚。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哺乳期内违反治安管理条例,但是治安管理处罚认定时已不在哺乳期内,会不会拘留
[律师回复] 高铁上吸烟室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给铁路运输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财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第七十七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十四)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
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铁路运输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财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扩展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哪些行为?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妨碍正在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拒不服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下达正确的命令或者决定的;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国家部门的机关的行为等。这是一种性质非常恶劣行为,对于我国的社会治安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86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要包含了妨碍公共安全以及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权利,同时有扰乱公共秩序或者是妨碍了社会管理等行为,都是属于违反了治安管理行为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一般指的是由两人或者是两人以上来共同实施。
10w+浏览
诉讼仲裁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表面上看,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大同小异,似乎其构成要件也可以照搬过来。其实二者之间存在质的差异。治安管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在主体、客体、客观三个方面是相同的,最大区别是治安管理违法行为不以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 就主体要件而言,《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要求违法行为人具备承担行政责任的能力,为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12、13条从年龄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作了限制,不满14周岁的人和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就客体而言,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必然侵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即具有社会危害性,对于不具备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没有处罚的必要。就客观要件而言,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作为或的行为方式,并且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仅有主观恶意而未实施任何行为,则不可能构成违法。 关键是,主观过错是否是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呢?权威人士认为不需要主观要件,因为治安管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相比,是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加之行政活动注重效率,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为构成违法,具备了处罚条件。如果一定要求搞清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就会加大公安机关的负担,降低行政效率。例如,汽车闯了红灯就构成违法,交警无需去考察其主观状态就可处罚。 当然,并非主观状态就没有意义。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予以处罚、从轻、从重处罚时必须考虑主观状态,方可作出合理的处罚。也就是说,主观状态仅是处罚是否合理的一个因素,如果公安机关对故意违法和过失违法作出相同的处罚,就不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个别违法行为明文要求主观要件的,则必须依法确认其主观状态,例如,第29条规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第60条规定“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这里的“故意”、“明知”就是法律特别对主观要件加以规定,如果行为人不具备这一要件,其行为就不构成违法。
治安管理行为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两者有本质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性。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一般是指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其他地方治安法规;犯罪则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一旦造成严重后果,满足了法定刑事立案条件,即构成犯罪。
一、危害程度上的区别: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犯罪行为,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危害程度上的差异,危害等级不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危害等级略低,对公民及其社会造成的损害还处于“可以原谅”的程度,危害情节较为轻微,一般可以以治安拘留的形式加以教育和处罚,以促其警醒和改正。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均在较为严重以上,属于最高的违法“等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对其处罚也是最严厉的:刑罚处罚。在任何一个国家,刑罚的处罚都是最严厉的处罚,是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
二、两者的联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犯罪行为在处罚上虽然有天壤之别,但两者的联系却是非常密切的,可以用“一步之遥”比拟两者的关系。很多时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犯罪行为仅仅差那么一点点,危害人的行为略一“深化”,就会构成犯罪。这一点,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即可以体现(见下)。
三、《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刑事责任与治安处罚: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条件有什么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