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调解成功后,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构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2、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无逃逸的,由公安机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外外,由公安机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4、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且逃逸的,并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由公安机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二、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肇事逃逸的认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肇事逃逸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
2、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即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空间要素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肇事逃逸后调解成功的,需要对司机进行行政处罚,会吊销司机的驾驶证;认定肇事逃逸行为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司机要逃避抢救义务,逃避法律责任;其次要存在驾车逃跑的行为;最后要明确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可以逃离事故现场,也可以逃离医院。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