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2、精神损害赔偿金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确定。
二、精神损害赔偿争议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1、协商解决。
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
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
3、仲裁解决。
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诉讼解决。
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三、精神损害赔偿争议怎么起诉?
2、人民法院审查立案;
4、开庭;
5、审判。
四、精神损害赔偿争议的诉讼费有哪些?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精神损害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是两项不同的赔偿项目,所以精神损害残疾赔偿金的算法并不相同,如果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残疾,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一般精神损害赔偿金也和伤残等级有一定关系,人身损害赔偿金不能协商确定的可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