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质不同,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包含内容不同,劳动报酬包含货币工资、实物报酬、社会保险,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组成;
3、劳动报酬的外延广于工资;
4、工资仅为劳动关系框架内的劳动报酬;
5、劳动报酬包括工资。
一、工资包括哪些内容
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具有发放上的时间规则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主要包括:
(一)计时工资。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
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
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4、运动员体育津贴。
(二)计件工资。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
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2、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奖金。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
1、生产奖;
2、节约奖;
3、劳动竞赛奖;
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5、其他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具体包括:
1、津贴: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2、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具体包括: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二、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
(一)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二)实物报酬,即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
(三)社会保险,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
三、不发工资的解决方法如下: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四、劳动者在拖欠工资的维权中需注意什么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3、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局投诉,或者直接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
4、如果拖欠工资数额比较大的话,可以直接请律师打官司,通过诉讼的方法来要回被拖欠的工资。
总之,我国法律规定,工资所得和劳动报酬所得作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两个不同税目,适用不同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劳动报酬所得,税率为20%。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性质和包含内容不同。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工资与劳动报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