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冒充明星诈骗成立何种罪
如果假冒明星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的,是有可能构成诈骗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构成诈骗罪情节一般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是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如何认定有诈骗行为
1、欺骗行为
本罪要求行为人必须要实施欺骗行为,也就是说欺骗行为使对方陷入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从形式上看,欺骗行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这种欺骗不分手段、方法,不管是事实的虚构,还是身份、能力的隐瞒,都属于欺骗行为,但要求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要达到足以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
2、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足以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也就是说,被害人对行为人的描述、承诺完全相信,被害人的这种错误认识是基于行为人的描述或者承诺所致。相反,如果被害人没有基于行为人的描述、承诺而产生错误认识,而是当行为人的行为一完成,被害人一眼就识破行为人的骗局,这种情况就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3、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
首先,被害人要有处分财产的权利,而这里只要求被害人能够处分财产或者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即可,不要求必须是财产的所有权人或占有人。
其次,行为人通过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财产。如果不是基于错误认识,是基于其他目的(比如怜悯、同情等)给予被害人财产,就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4、行为人或者第三人取得财产
行为人或者第三人取得财产,是基于被害人因行为人欺骗行为而产生错误认识所处分的。行为人或者第三人取得财产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比如,把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冒充明星诈骗成立何种罪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