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

最新修订 | 2024-02-24
浏览10w+
卞晓飞律师
卞晓飞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3人
专家导读 造谣传谣判刑大概就是几个月左右出结果,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依旧不知道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

一、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

大概是需要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出结果?

1、《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造谣的行政处罚是怎么样的

将会对此采取行政拘留和行政罚款的处罚的措施。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网上被人造谣诽谤应该怎么办

网上被人造谣诽谤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及时进行报警,其二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什么途径解决,都可以要求网站管理方删除该造谣的内容。这里提醒您注意,诽谤案件一般属于自诉案件,应当由公民个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有在侮辱、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公安机关才能按照公诉程序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在接到公民对于诽谤行为的报案、控告或者举报后,首先会审查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对于不属于的,应当问明情况,制作笔录,并将案件材料移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同时向当事人说明此类案件属于自诉案件。

四、网上造谣诽谤他人受害者可以要求精神赔偿吗

网上造谣诽谤他人受害者可以要求精神赔偿,精神赔偿数额的确定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其次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

2.适当限制原则。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金钱进行赔偿的,对其赔偿数额应当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主要考量因素,否则不利于精神损害赔偿所需达到的真正的目的的实现。

3.过失相抵原则。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结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五、不明知而转发的构成诽谤罪

1、不明知而转发的不构成诽谤罪。

2、“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名誉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造谣传谣判刑大概就是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出结果,网络造谣最高判刑是七年有期徒刑,即当造谣的内容涉及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以上就是关于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的相关介绍。看完上文内容如果您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3.6千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57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
一键咨询
  •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0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0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6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1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5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2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0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3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5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7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8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6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0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8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6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
新闻媒体造谣应当承担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具体情况是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处罚的,一般情况下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依旧不知道我国新闻媒体造谣判刑吗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口头造谣者不承认她造谣能不能诉讼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口头造谣者不承认她造谣能不能诉讼问题解答如下,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口头造谣者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就算不承认也可以对其提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编造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编造虚假信息罪。明知是他人编造的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第二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一)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
(二)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
(三)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四)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五)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
(六)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快速解决“行政类”问题
当前35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青少年之间传绯闻(造谣)说别人喜欢谁,以及说一些我只认他做姐夫,你要赶紧把他拿下,你喜欢他,你是不是跟他上床了,他现在是不是就躺在你旁边呀?以及一些差不多类型的话,需要承担一些什么责任吗?
[律师回复]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网上造谣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诽谤罪定罪处罚。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当然,本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疫情造谣者的后果是怎样的
在疫情期间造谣的法律后果是,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造谣者进行治安处罚,处罚标准通常是5~10天不等治安拘留,并处500元以下行政罚款,如果情节较轻,可以单处罚款或者5日以下治安拘留,但是,造谣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新闻曝光犯法者的照片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新闻曝光交通违法者的照片是否违法 缓堵关乎城市发展,更关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仅凭管理部门一己之力,缓堵难以实现,必须依靠全社会、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缓堵才能见效。可是目前的现状却是,不少交通参与者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如行人横穿马路、翻越护栏、闯红灯等,直接成为导致交通拥堵的人为因素。 对于这些不文明交通行为:罚?很难,针对流动的个体,违法者一句“没带钱”就足以让交警无计可施了。能否效仿其他一些城市的做法,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实行“实名曝光”,不仅曝光交通违法行为,而且公布姓名、车牌、工作单位甚至家庭住址,以此遏制交通陋习?作为一名交通参与者,您怎么看? 多数人赞成“实名曝光”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受访者表示赞成“实名曝光”。 家住迎春小区的李英快人快语:“就该用实名曝光治治这些不自觉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小陋习给整个城市的交通和他人造成了怎样的烦。” 私家车驾驶人刘朋也认为“实名曝光”对于治理不文明交通行为应该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虽然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整治,但是好像总是收效不大,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从根儿上解决问题。如果一旦实行实名曝光,通过媒体把不文明交通行为和违法者拿出来晒一下,他们肯定会被触痛,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改了毛病。” “曝光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会很有震慑力,毕竟大家都是社会人,都有亲戚朋友,被曝光还是很丢人的,所以就应该对不自觉的交通违法者进行曝光,而且一定要是实名曝光,如果违法者是公务员一类的工作人员,这样的曝光就更有威慑力了。” “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隐私 交通违法“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多数受访市民认为,曝光交通违法者姓名、车牌、违法情节和时间地点这一类的信息应该不涉及侵权,而且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实名曝光”其实就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只是希望借此震慑交通陋习。 当然也有部分受访者对此不以为然,“一个普通的交通违法,就要曝光人的真名,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吧。” 交通违法“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要视情形而定,如果只是曝光交通违法者的真实姓名和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应当不构成侵权,但是如果曝光内容除姓名外还涉及当事人的单位、身份证号码等更多内容,那么就可能致使当事人和家人遭受无法预期的干扰,就有可能构成侵权。 对于视频曝光,刘律师认为如果是路人拍摄视频提供给媒体进行曝光,或者是由执法部门拍摄视频提供媒体进行曝光,都有可能涉及侵权,因为路人完全没有对他人行为进行拍摄、公布的权利,执法部门虽然有权利进行拍摄,但在《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条文或者规定中,没有允许执法部门在媒体公布被处罚者名单及其个人信息的规定。 对于记者提出的“如果是媒体基于采访报道的需要自行拍摄并播出交通违法者的视频信息,是否侵权?”刘律师表示,媒体有监督和对不文明行为曝光的权利,并且是出于对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的维护,对交通违法者违法行为进行现场记录和播出,不涉及侵权。 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 采访中,也有受访者提出“或许还有比实名曝光更人性化、更有效的方法?” 西安理工大学牟教授说,“或许我们可以对交通违章者处罚做义工。比如说闯了红灯,不交钱可以,但要做几个小时的义工,在十字路口帮助维持交通秩序。同时将此类违法信息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一分子,对于“实名曝光”交通陋习,您怎么看?或许您还有更好的想法和意见,我们期待着与您共同分享。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35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造谣,惑众,造谣,造谣造谣怎么处罚,造谣惑众罪怎么判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 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 区分本罪与谎报军情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的情况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 区分本罪与假传军令罪的界限 前者的行为人也可能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这种情况与假传军令罪的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前者不是将虚假军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后者则是将虚假的命令传递给依照职责应执行该命令的人,假传的方式往往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竞合,本法对这两类犯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战时造谣惑众罪论处。
我的一位朋友因为网络谣传的流言而被躺枪,造成了身心的巨大伤害,那么在谣言已经中伤了他人的情况下,造谣者网传谣言判几年?
[律师回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公布。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今天起实施。
◎要点速读
☆诽谤信息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
☆行为人不明知而发布转发的不构成诽谤罪☆在网络辱骂恐吓他人属于寻衅滋事罪☆有偿删帖可被追究刑责
☆举报部分内容失实但非故意不属诽谤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重点释疑
转发量系实证研究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出台司法解释目的是结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点,对刑法相关条文的法律适用依法进行解释,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惩治相关犯罪提供明确的司法解释依据。
鉴于此,两高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借鉴其他国家通行的法律规制原则,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这部司法解释。孙军工表示,设置转发量,是考虑到转发信息会造成多人浏览该转发信息的后果,对于数字的确定,是经过实证研究和专业论证而确定的。
司法解释对利用网络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及实施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认定,严厉打击信息网络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5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疫情造谣者怎么处理
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的一位朋友因为网络谣传的流言而被躺枪,造成了身心的巨大伤害,那么在谣言已经中伤了他人的情况下,造谣者网传谣言判几年?
[律师回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公布。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今天起实施。
◎要点速读
☆诽谤信息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
☆行为人不明知而发布转发的不构成诽谤罪☆在网络辱骂恐吓他人属于寻衅滋事罪☆有偿删帖可被追究刑责
☆举报部分内容失实但非故意不属诽谤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重点释疑
转发量系实证研究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出台司法解释目的是结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点,对刑法相关条文的法律适用依法进行解释,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惩治相关犯罪提供明确的司法解释依据。
鉴于此,两高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借鉴其他国家通行的法律规制原则,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这部司法解释。孙军工表示,设置转发量,是考虑到转发信息会造成多人浏览该转发信息的后果,对于数字的确定,是经过实证研究和专业论证而确定的。
司法解释对利用网络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及实施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认定,严厉打击信息网络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5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造谣诽谤罪判刑多久
[律师回复] 对于造谣诽谤罪判刑多久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造谣诽谤罪判几年
造谣诽谤罪判几年视情节轻重而定,一般在1-36个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9月5日由最高人民审判委员会第 1589次会议、9月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9月10日起施行。
对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 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
(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第六条 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 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
(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一)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数额达到前款规定的数额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第八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九条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的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条 本解释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
网络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网络技术服务商(IS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P)两种。ISP(InteetServiceProviders),是指营利性使用网络,为网络用户提供诸如网络联结、访问以及信息服务等从事互联网经营活动的服务提供商。 ICP(InteetContentProvider)是指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世界各国关于在网络传播中 ISP是否要应承担责任的规定并不统一。
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其是不负任何责任的,如新加坡在电子交易法令中规定,网络服务商无须对
第三方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负责,因为网络服务商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在ICP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让其承担严格责任。此种观点认为,网络内容提供商主要提供的是一种内容本身的服务,其应具有对所提供的信息更大的审查义务,故应承担较为严格的责任。如瑞典1998年专门颁布法令规定,网站经营者负有在合理限度内监督其所传输内容的义务。
网络造谣诽谤的立案标准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此次出台的司法解释对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构成诽谤罪中“情节严重”的判定予以了明确。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望原认为,我国刑法规定的诽谤罪一个显著特点是,只有“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才构成诽谤罪,而一般的诽谤行为只能作为民事侵权或行政违法行为处理。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造谣者70岁能判刑吗?
造谣者70岁能判刑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具体是否需要判刑,当时根据人民法院审查的结果来进行判断的,根据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明确的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是减轻处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涉新闻敲诈被刑拘多久
[律师回复] 对于涉新闻敲诈被刑拘多久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一、涉新闻敲诈被刑拘具体情况
经过陕西省府谷县监委和公安局联合对群众举报线索的查证,10月22日,府谷县公安局对涉嫌多起新闻敲诈勒索的某报社工作人员谈春平依法予以刑事拘留。10月26日,某杂志社工作人员侯建忠在河南投案自首,10月28日被依法予以刑事拘留;同日,该杂志社另一名工作人员张江海在榆林被依法刑事拘留。
初步查明,上述3人涉嫌多起团伙新闻敲诈勒索案件。
目前,府谷县监委、公安局对此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二、敲诈勒索罪会拘留多久
一般而言,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7天。但刑事拘留到期后,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变更刑事强制措施,比如批捕。嫌疑人实际羁押的时间,往往远远高于拘留期限。对于未决犯,其家属和朋友,不可以探视。
敲诈勒索罪,即使将索要的财物已经返还,犯罪嫌疑人仍然要承担刑事责任,“财物已返还”,可以作为一个情节在量刑时考虑。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敲诈勒索罪的判定方法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对被害人实施暴力相威胁或者其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务,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本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可以参照盗窃罪的数额标准掌握。
因此在现实中正确的认定敲诈勒索罪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敲诈勒索财物数额较大是构成本罪的要件。
2、敲诈勒索罪和绑架罪的区别。首先以绑架相威胁,向他人索要财务的,是敲诈勒索罪;如果是绑架人质,以释放人质为条件索要财物的,或者以加害或者继续扣留人质相威胁的,索要财物的,这种情况就是绑架罪。
3、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区别。在行为人实施暴力威胁抢劫财物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使受害人不敢反抗,失去抵抗能力,而当场劫取财务应定抢劫罪;在以施加暴力相威胁敲诈勒索的情形,行为人扬言将要施加暴力相威胁,从而以后索取财物的应定敲诈勒索罪。因此正确区分两罪的关键是:如果是当场施加暴力相威胁强迫当事人将来给付财务的就是敲诈勒索罪;如果是当场施加暴力相胁迫并且当场劫取财物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新闻曝光犯法者的照片犯法吗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新闻曝光交通违法者的照片是否违法 缓堵关乎城市发展,更关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仅凭管理部门一己之力,缓堵难以实现,必须依靠全社会、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缓堵才能见效。可是目前的现状却是,不少交通参与者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如行人横穿马路、翻越护栏、闯红灯等,直接成为导致交通拥堵的人为因素。 对于这些不文明交通行为:罚?很难,针对流动的个体,违法者一句“没带钱”就足以让交警无计可施了。能否效仿其他一些城市的做法,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实行“实名曝光”,不仅曝光交通违法行为,而且公布姓名、车牌、工作单位甚至家庭住址,以此遏制交通陋习?作为一名交通参与者,您怎么看? 多数人赞成“实名曝光”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受访者表示赞成“实名曝光”。 家住迎春小区的李英快人快语:“就该用实名曝光治治这些不自觉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小陋习给整个城市的交通和他人造成了怎样的烦。” 私家车驾驶人刘朋也认为“实名曝光”对于治理不文明交通行为应该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虽然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整治,但是好像总是收效不大,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从根儿上解决问题。如果一旦实行实名曝光,通过媒体把不文明交通行为和违法者拿出来晒一下,他们肯定会被触痛,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改了毛病。” “曝光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会很有震慑力,毕竟大家都是社会人,都有亲戚朋友,被曝光还是很丢人的,所以就应该对不自觉的交通违法者进行曝光,而且一定要是实名曝光,如果违法者是公务员一类的工作人员,这样的曝光就更有威慑力了。” “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隐私 交通违法“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多数受访市民认为,曝光交通违法者姓名、车牌、违法情节和时间地点这一类的信息应该不涉及侵权,而且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实名曝光”其实就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只是希望借此震慑交通陋习。 当然也有部分受访者对此不以为然,“一个普通的交通违法,就要曝光人的真名,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吧。” 交通违法“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要视情形而定,如果只是曝光交通违法者的真实姓名和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应当不构成侵权,但是如果曝光内容除姓名外还涉及当事人的单位、身份证号码等更多内容,那么就可能致使当事人和家人遭受无法预期的干扰,就有可能构成侵权。 对于视频曝光,刘律师认为如果是路人拍摄视频提供给媒体进行曝光,或者是由执法部门拍摄视频提供媒体进行曝光,都有可能涉及侵权,因为路人完全没有对他人行为进行拍摄、公布的权利,执法部门虽然有权利进行拍摄,但在《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条文或者规定中,没有允许执法部门在媒体公布被处罚者名单及其个人信息的规定。 对于记者提出的“如果是媒体基于采访报道的需要自行拍摄并播出交通违法者的视频信息,是否侵权?”刘律师表示,媒体有监督和对不文明行为曝光的权利,并且是出于对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的维护,对交通违法者违法行为进行现场记录和播出,不涉及侵权。 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 采访中,也有受访者提出“或许还有比实名曝光更人性化、更有效的方法?” 西安理工大学牟教授说,“或许我们可以对交通违章者处罚做义工。比如说闯了红灯,不交钱可以,但要做几个小时的义工,在十字路口帮助维持交通秩序。同时将此类违法信息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一分子,对于“实名曝光”交通陋习,您怎么看?或许您还有更好的想法和意见,我们期待着与您共同分享。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5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受害者如何起诉微博造谣者?
起诉微博造谣者的步骤有以下几个:1、首先要保留对方造谣的证据,比如说截图;2、到法院去申请受理案件,法院受理之后缴纳受理费,择期开庭;3、准备好对方造谣的证据,起诉书等材料递交上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新闻曝光,交通犯规者,违章,违规者,是真的吗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新闻曝光交通违法者的照片是否违法 缓堵关乎城市发展,更关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仅凭管理部门一己之力,缓堵难以实现,必须依靠全社会、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缓堵才能见效。可是目前的现状却是,不少交通参与者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如行人横穿马路、翻越护栏、闯红灯等,直接成为导致交通拥堵的人为因素。 对于这些不文明交通行为:罚?很难,针对流动的个体,违法者一句“没带钱”就足以让交警无计可施了。能否效仿其他一些城市的做法,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实行“实名曝光”,不仅曝光交通违法行为,而且公布姓名、车牌、工作单位甚至家庭住址,以此遏制交通陋习?作为一名交通参与者,您怎么看? 多数人赞成“实名曝光”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受访者表示赞成“实名曝光”。 家住迎春小区的李英快人快语:“就该用实名曝光治治这些不自觉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小陋习给整个城市的交通和他人造成了怎样的烦。” 私家车驾驶人刘朋也认为“实名曝光”对于治理不文明交通行为应该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虽然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整治,但是好像总是收效不大,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从根儿上解决问题。如果一旦实行实名曝光,通过媒体把不文明交通行为和违法者拿出来晒一下,他们肯定会被触痛,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改了毛病。” “曝光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会很有震慑力,毕竟大家都是社会人,都有亲戚朋友,被曝光还是很丢人的,所以就应该对不自觉的交通违法者进行曝光,而且一定要是实名曝光,如果违法者是公务员一类的工作人员,这样的曝光就更有威慑力了。” “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隐私 交通违法“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多数受访市民认为,曝光交通违法者姓名、车牌、违法情节和时间地点这一类的信息应该不涉及侵权,而且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实名曝光”其实就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只是希望借此震慑交通陋习。 当然也有部分受访者对此不以为然,“一个普通的交通违法,就要曝光人的真名,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吧。” 交通违法“实名曝光”是否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要视情形而定,如果只是曝光交通违法者的真实姓名和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应当不构成侵权,但是如果曝光内容除姓名外还涉及当事人的单位、身份证号码等更多内容,那么就可能致使当事人和家人遭受无法预期的干扰,就有可能构成侵权。 对于视频曝光,刘律师认为如果是路人拍摄视频提供给媒体进行曝光,或者是由执法部门拍摄视频提供媒体进行曝光,都有可能涉及侵权,因为路人完全没有对他人行为进行拍摄、公布的权利,执法部门虽然有权利进行拍摄,但在《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条文或者规定中,没有允许执法部门在媒体公布被处罚者名单及其个人信息的规定。 对于记者提出的“如果是媒体基于采访报道的需要自行拍摄并播出交通违法者的视频信息,是否侵权?”刘律师表示,媒体有监督和对不文明行为曝光的权利,并且是出于对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的维护,对交通违法者违法行为进行现场记录和播出,不涉及侵权。 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 采访中,也有受访者提出“或许还有比实名曝光更人性化、更有效的方法?” 西安理工大学牟教授说,“或许我们可以对交通违章者处罚做义工。比如说闯了红灯,不交钱可以,但要做几个小时的义工,在十字路口帮助维持交通秩序。同时将此类违法信息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一分子,对于“实名曝光”交通陋习,您怎么看?或许您还有更好的想法和意见,我们期待着与您共同分享。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新闻造谣者判刑多久出结果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