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失杀和误杀有何区别,有没有法律规定
过失杀人和误杀的区别在于过失杀人是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而误杀则可能是有杀人的故意或者是意外事件,需要具体分析,对于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需要负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有主观恶性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过失犯罪是没有主观恶性的。过失犯罪有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两种。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三、过失杀和误杀有什么区别
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在刑法上称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误杀”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罪,也可能是意外事件,需要根据具体犯罪行为分析确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过失杀和误杀有何区别,有没有法律规定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还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以在线为您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