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吗

最新修订 | 2024-02-27
浏览10w+
孟理昕律师
孟理昕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40人
专家导读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高校劳动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吗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高校劳动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吗

一、高校劳动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

只要属于劳动争议,就应当适用劳动合同法,所以高校劳动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以下情形属于劳动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其他。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多发了工资劳动者不退回去是违法的。该项收入属于不当得利,劳动者应当及时退还给公司;否则公司可以通过协商、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追回多发的工资。在很多的劳动工资的纠纷中,对于单位是否已经支付工资由谁来承担举证责任双方常常会争执不下。但是,根据我国的有关司法解释,是否已经支付工资的举证责任应该由用人单位来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单位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合法吗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所以你入职半个月用人单位未与你订立劳动合同不属于违法。

2、自你入职之日起,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只要你在正常工作时间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必须支付劳动报酬。

3、劳动者在试用期提前三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论用人单位是否批准,不影响劳动关系的解除和薪资结算)

4、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或无故克扣工资的,你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诉。你需要向劳动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1)与用人单位与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工作证,入职登记表,录用通知、考勤记录、奖惩记录等。

(2)如果申请仲裁,你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劳动者书写仲裁申请书有困难的,可由你口述,仲裁委员会安排人员执笔代写后再由你确认,仲裁不收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三、用工单位用工不签劳动合同违法吗

用工单位用工不签劳动合同违法,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高校劳动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吗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6.2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14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高校劳动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吗
一键咨询
  • 136****67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0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6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2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2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0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4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2****76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5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0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7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8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2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0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8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适用哪些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学校适用什么劳动合同的?
学校的老师签订劳动合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学校的老师是在具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学校就业的话,那么是不需要劳动合同的,如果不是的话,也就是是一些民办、私立的学校招收的编外老师的话,是符合劳动法的规定的,也就是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法律适用的问题
[律师回复]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其他正当理由”的理解。  该解释第三条规定“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反过来理解就是: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但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不应以此为理由驳回其诉讼请求。这里的“不可抗力”和“其他正当理由”没有作出进一步解释,当然,由于不可抗力在《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中均有明确解释,司法实践中一般不会产生分歧,但何为“其他正当理由”,由于没有详细的规定,导致法官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作出判断,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造成混乱;另一方面,在当前部分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将此问题交由法官自由裁量,也容易产生司法不公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他正当理由”作出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其他正当理由”一般包括下列情形:

1)职工患重大疾病或遭受其他身体伤害影响其行使权利的;

2)职工与用人单位曾经协商的;

3)职工请求工会、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企业主管部门、劳动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争议的;

4)申请仲裁的。主张上述情形存在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14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审理劳动争议中的劳动争议的适用法律的问题有哪些
[律师回复]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其他正当理由”的理解。  该解释第三条规定“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反过来理解就是: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但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不应以此为理由驳回其诉讼请求。这里的“不可抗力”和“其他正当理由”没有作出进一步解释,当然,由于不可抗力在《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中均有明确解释,司法实践中一般不会产生分歧,但何为“其他正当理由”,由于没有详细的规定,导致法官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作出判断,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造成混乱;另一方面,在当前部分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将此问题交由法官自由裁量,也容易产生司法不公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他正当理由”作出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其他正当理由”一般包括下列情形:

1)职工患重大疾病或遭受其他身体伤害影响其行使权利的;

2)职工与用人单位曾经协商的;

3)职工请求工会、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企业主管部门、劳动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争议的;

4)申请仲裁的。主张上述情形存在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4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哪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哪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什么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什么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保证金争议是否适用仲裁时效呢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劳动保证金争议是否适用仲裁时效呢问题解答如下, 为从法律上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我国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一直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劳动合同保证金、扣押劳动者身份证、学历证等行为。1994年,劳动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第2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也不得扣留或者抵押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暂住证或其他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对擅自扣留、抵押职工居民身份证等证件或收取押金(品)的,公安部门、劳动监察机构责令用人单位立即退还职工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1995年,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用人单位收取劳动保证金的行为违法,应认定为无效。对此结论,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无异议,所生歧义的则是取回保证金衍生的仲裁时效适用问题。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参加人提起并进行仲裁活动的时限规定。它包括对劳动争议当事人行使仲裁申请权时限的规定(即狭义仲裁时效)和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时限的规定。本文仅指狭义仲裁时效。近年来,对于劳动保证金争议(包括变相劳动保证金争议)应否适用仲裁时效问题争议一直很大,各地生效判决出现截然不同的表述方法,值得引起关注。整体而言,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保证金争议不适用仲裁时效,劳动者提起仲裁或不受时间限制。
首先,从理论上而言,违法行为任何时候都应当无条件纠正。收取劳动保证金是一种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依劳动法律、法规自始无效,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任何时候都应纠正,不受民法仲裁时效、诉讼时效制约。
其次,从现有司法解释的规定看,保证金争议不受时效限制。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解释
(二)》第5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本条规定在明确保证金(包括风险金)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同时,对此类纠纷当事人提起仲裁的期限并未作出限定。仲裁时效、诉讼时效本是起源债务领域的一个概念,物权争议、人事档案移转争议等非债务领域并不适用。此条将保证金争议与人事档案转移争议放在一个条文内规定,同比处理。其意向非常明确,即劳动合同保证金争议不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
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保证金作为一种债务纠纷,法律并未作出特别规定,同样应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
首先,债务领域原则上适用时效制度。收取劳动保证金作为一种违法行为,责任人就应承担两种法律责任,一种是行政法律责任,一种是民事法律责任。在民事责任基础上,当事人之间形成赔偿债务关系。既然时效制度适用于债务领域,除非法律有特别明确规定不适用时效制度外,债务纠纷一律适用时效制度。
其次,现行仲裁时效制度对劳动者维权妨碍不大。我国劳动法第82条规定仲裁时效期为60天,传统上还认为这一期限为除斥期间,不能中断和中止。由于期限过短,司法实践议较大。当前,相关司法解释对仲裁时效已作“放宽”性规定,劳动者维权呈现利好倾向。《解释
(二)》从三个方面作出“放宽性”规定:
1、将部分劳动争议降为一般民事纠纷,从而适用诉讼时效。如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2、仲裁时效的起算时间点作了放宽。如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3、适用时效中止、中断规定,使仲裁时效接近诉讼时效。《解释
(二)》第12条、第13条均有明确规定。如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都是仲裁期间中断的事由。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或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再次,《解释
(二)》第5条只是从受理案件范围所作的规定,并未明确规定仲裁时效问题。因此,从该条直接推定劳动保证金纠纷不适用仲裁时效,缺乏法律依据,也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推理。
最后,法律规定仲裁时效制度的意义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地行使申诉权,以避免劳动关系过长地处于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状态。如果劳动保证金纠纷不适用仲裁时效,就会使解除劳动合同后的这一遗留问题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既不符合建立时效制度的法律初衷,也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三种观点认为,劳动保证金争议是否适用仲裁时效,应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的保证金性质确定。当前,我国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保证金的性质系物权还是债权并未统一观点,而法律和司法解释亦未作明确规定。有人认为,劳动保证金属于劳动者的个人财产,劳动者始终享有所有权,具有物权性质,任何时候都可取回,不适用仲裁时效制度。也有人认为,劳动保证金作为货币属于种类物,一旦交纳给用人单位,就与其它货币混同,不可能“原币”返还,其本质应视为一种债权,理当适用仲裁时效制度。与劳动保证金法律作用相同的劳动合同抵押物,由于其具有特定性,作为物权不适用仲裁时效制度。
综上所述,目前对劳动保证金争议是否适用仲裁时效制度并无定论,现有的任何一种理论观点很难完全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为避免司法实践中的混乱,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应尽力向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向倾斜。即便考虑适用仲裁时效,只要有适当证据证明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过权利或向有关部门申请过救济,就应充分适用时效中断制度。
2、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现代企业大多重视自身社会形象,如果其不当行为经媒体公开,其往往格外重视。对于此类典型案件可邀请媒体到庭采访,充分阐明收取劳动保证金的违法性,利用引导当事人。同时,用人单位收取保证金的不当行为经媒体曝光后,也会对其他用人单位产生警醒作用。努力使用人单位不敢违法收取劳动保证金,减少此类纠纷的发生。
3、利用诉调对接手段钝化案件矛盾。对于矛盾比较激化的个案以及此类群体性案件,应积极与用人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当地政府、人民调解组织联系,运用协助调解,甚至委托调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使矛盾继续上升。
4、通过司法解释尽快统一处理原则。现行法律对劳动保证金的法律性质和是否适用仲裁时效未作统一规定,使法官审理时左右为难,难以找出说服当事人的根据,增大调解难度。同时,过大的自由裁量权,难以保证裁决相对统
一,也埋下司法不公的隐患。因此,迫切需要统一规制。基本法具有原则性和不可随意修正性,短期内试图通过修正基本法解决显然不现实。为避免同案不同判,最高人民应当通过司法解释解决问题,这是当前保证审判尺度相对统一的必由之路。当然,作为应急举措,各地省院、中院可作统一规定,至少避免本地区出现同案同判问题。从长远而言,劳动保证金、定金的性质及是否适用时效问题,应从法律上作出明确规定。这不仅是劳动者仲裁、诉讼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涉及破产案件中劳动者能否行使别除权问题。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专题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14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4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哪些劳动争议适于劳动仲裁法?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高校劳动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