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追诉期是多久

最新修订 | 2024-04-14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关于犯罪的追诉时限,首先,对于非连续性或持续性的犯罪,追诉期从犯罪实际成立的日期开始计算,即犯罪行为满足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素之日。 其次,对于连续或继续犯罪,追诉期从整个犯罪过程结束之日起算。 对于习惯性犯罪,追诉期一般从最近一次犯罪之日起计算。 最后,特定法定情形可导致追诉时效暂停执行,进而延长追诉期。
犯罪中止追诉期是多久

一、犯罪中止追诉期是多久

首先,关于一般犯罪的追诉时限计算方式。

此处提及的一般犯罪类型,主要针对那些不具有连续性或持续性的犯罪行为而言。

在这类情况下,追诉时限自犯罪行为实施当日开始计算(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9条第1款前段)。

其中,所谓"犯罪之日",应当理解为犯罪事实实际成立的日期,也就是某项具体的犯罪行为满足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素之日。

正因为刑法中对各类犯罪设定的构成要件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具体犯罪行为进行判断和认定。

对于无需以损害后果作为必要条件的犯罪,实施犯罪行为的那日便是犯罪之日;

然而,对于必须以损害后果作为必要条件的犯罪来说,只有当损害后果真正发生的那一天,才能被视为犯罪之日。

其次,关于连续或继续犯罪的追诉时限计算方法。

如果某一犯罪行为存在着连续或是继续的态势,那么从整个犯罪过程结束之日起便应开始计算追诉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9条第1款后段)。

在这里,犯罪行为处于连续状态的案件,往往归类于连续犯范畴;

而犯罪行为呈现出继续状态的案例,则常被视作继续犯或持续犯的处理对象。

至于习惯性犯罪追诉期的计算方式,刑法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然而,根据刑法精神及习惯性犯罪与连续犯之间的联系,一般认为,习惯性犯罪的追诉期也应自其最近一次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

最后,关于追诉时效的延长问题。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追诉时效进行的过程中,因出现特定法定情形,使追诉时效临时暂停执行。

这也正是追诉时效得以延长的表现形式之一。1、刑法第88条第1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据此,这种时效延长的情况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被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了案件;

(2)行为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不论经过多长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追诉。在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以后,行为人并没逃避侦查与审判的,仍然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刑法第88条第2款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因此,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符合立案条件而应当立案的,不管司法机关出于何种原因没有立案,不论行为人是否逃避侦查或者审判,不论经过多长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追诉。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受理的案件虽然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但其后的犯罪行为仍然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例如,行为人的甲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但行为人逃避侦查与审判,其后又犯了乙罪。先前的甲罪虽然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但后来的乙罪仍然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二、犯罪中止要件是什么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构成的要件具体如下:

(一)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二)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三)中止的客观性;

(四)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犯罪中止追诉期是多久”,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2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总结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79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犯罪中止追诉期是多久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6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1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8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4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2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5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7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6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7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7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1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7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4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8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3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扬州156****143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6****161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1****657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犯罪中止有追诉期吗
有。中止犯,应当分别情况予以确定:如果是在着手实行犯罪后中止犯罪,应从犯罪行为实施之日起计算追诉时效;如果在预备阶段中止犯罪,则应从犯罪中止成立之日起计算追诉时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朋友之间因为醉酒想要奸污一名女孩 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清醒了 想问一下他这算是中止犯罪吗 犯罪中止判多久 怎样算是犯罪中止
[律师回复]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1.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
2.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
3.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注意: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例如在意图在食物里面投毒杀害他人过程中,及时将被害人即将要接触到的带有毒物的食物倒掉。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79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犯罪中止能判多久
视具体情节而定,犯罪中止依然是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79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犯罪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犯罪中止不一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后,发现刑事案件的被告不仅属于中止犯,且实施的犯罪行为也没有造成损害,那么该中止犯就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若是对犯罪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白,相信万能的大家应该会懂得吧,我想问下关于犯罪中止追诉期怎么算的?
[律师回复] 对于“犯罪中止追诉期怎么算的?”回答如下
刑法的时效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国家对犯罪人的刑事追诉权和刑法执行权在一定期限内有效的制度。时效包括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我国没有行刑时效的规定。
  追诉时效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除有特别规定的,超过法定追诉期限的,不得对犯罪分子进行追诉,已经追诉的,应当撤销,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不超过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超过20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需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追诉期的计算:《刑法》第89条,分别规定两种情况。即成犯的追诉期,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里的“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犯罪行为终了之日”是指连续犯罪的最后一次犯罪之日,继续犯的持续状态结束之日。
  追诉时效的中断和延长:中断是指再追诉期间,因发生了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归于无效,追诉的时效从法律规定的事由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我国《刑法》第89条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追诉时效的延长,是指在追诉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了法律规定的事由,追诉期限无限延长的制度。我国《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国家追究的,不受追究时效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间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79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犯罪的追诉时效期限是多久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追诉时效”,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追诉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超过法定追诉时限,不应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或者终止审理。根据刑法
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亲人涉嫌犯罪家人如何应对亲属涉嫌犯罪,家人焦急万分,特别是在外地的亲属,更是思念、担心倍增。
第一部分,公安机关将人带走的时候,亲人应该怎么做很多时候,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带走的时候,亲属就在其身边,但是亲属不能妨碍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否则很可能亲属也会违法犯罪(妨害公务罪)。此时,第一要务就是联系律师,因为公安机关将人带走后需要在24小时内将犯罪嫌疑人送到,在送到后,公安机关的侦查还会继续。此时如果委托了律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见到犯罪嫌疑人。这时,犯罪嫌疑人已经经历了公安机关询问、讯问,心情依然紧张忐忑不已,其见到律师如同见到了亲属,可以道出其苦楚,他可以告知律师其是否被冤枉、受到,是否讲了违心的话……律师可以帮助其控诉,提供法律帮助。
第二部分,犯罪嫌疑人已进,家人应该如何做刚进,犯罪嫌疑人肯定诸多的不适用,人身失去自由感觉很不好受,但是不是在家里,想穿什么、吃什么都很随便。这时候,他需要衣物、金钱,特别是需要的数量,家人都不知道。这时候,为了亲人身体健康的需要,也得委托律师进会见犯罪嫌疑人。
第三部分,在知道受害人的前提下,家人应该怎么做很多案件是有受害人的案件,例如诈骗罪的被诈骗者,故意伤害罪中的被打者、罪中的女方……,这些受害者对于定罪量刑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故意伤害罪的被打者如果谅解了被告人,被告很可能就会被判处缓刑,不必遭受牢狱之灾。在有受害人的案件中,亲属应该在律师的指导下,与受害者沟通,不能胡乱来,要不然会事倍功半。一人犯罪后,家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要记得一点就是要在律师的指导、参与下进行,不能莽打莽撞,否则不但帮不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害了自己。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追诉期限的起止日期是多久
关于追诉期限的计算,从犯罪之日起计算,若犯罪持续或继续,则从终结之日起计算。犯罪分子在期限内再犯,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但案件已立案且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或被害人在期限内提出控告而未被立案,不受追诉期限限制。超过期限,公诉机关不再起诉,但已立案或受理的案件,逃避司法调查或审判的,仍可审理。为保障刑事诉讼程序正常运行,需准确评估立案和受理情况,确定追诉期限的起始。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是一名学习法律的学生,最近在自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请问犯罪中止追诉时效有何规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犯罪中止追诉时效有何规定有如下回答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
1. 须存在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其他障碍。
其他障碍具体包括:
(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2. 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存在或发生于时效期间的
最后6个月。
诉讼期间中止
诉讼期间中止的效力:
时效期间中止的效力,在于使时效期间暂停计算,待中止的原因消灭后,亦即权利人能够行使其请求权时,再继续计算时效期间。
构成要件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行将届满时(
最后六个月内),权利人因特定事由而无法行使其权利,诉讼时效不得完成,须待该事由结束后再经过一定期间(六个月)方可完成。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
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首先,诉讼时效中止的构成要件,应当有以下三项:
(1)时间要件:中止事由须发生在或者持续地进入到诉讼时效期间的
最后六个月内。如果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
最后六个月之前的,不必然为中止事由,因其仍有可能在
最后六个月之前结束;必须待其持续地进入到
最后六个月内时,才能构成中止事由。此项“持续”,不是指作为事由的事件本身的持续,而须以其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之关系判断之,笔者称此为中止事由对诉讼时效的“界入”。至于该中止事由具体阻碍权利人行使权利多长时间,在所不问,盖因其不影响诉讼时效。
(2)内容要件:中止事由须为客观情况。该客观情况,一般界定为不可避之事变。所谓事变,是指非因当事人之故意过失而发生之变故,如不可抗力(地震等)自应属之。意外事件为除不可抗力之外的事变类型,又称为通常事变,是指当事人虽尽其应尽之注意义务仍不免发生,但如果予以特别严密的注意则有可能避免的事变,笔者称之为“人祸”。就某一事变,有可能对某一当事人而言是不可抗力,而对另一当事人而言则是意外事件。权利人一方如发生意外事件,原则上不得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止事由。例如,权利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属于意外事件,却不构成中止事由。但义务人一方如发生意外事件,则可以构成中止事由,盖因其对于权利人为不可避之事变也。
(3)结果要件:中止事由须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中止事由与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之间,须具有一定之客观联系。此项客观,是指依社会普通观念,该事由对于权利人中断诉讼时效为不能或者存在明显的困难。所谓存在明显的困难,是指如依社会普通观念,即使权利人虽然尚有行使权利之可能,但将付出过分的代价,甚至需冒生命危险的情形。至于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与该事由之间,不以有因果关系为必要,盖因本项中止并不问权利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中断诉讼时效之认识,即使其全无中断诉讼时效之认识,亦不妨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无论该事由所直接影响者为权利人抑或义务人,只要其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即得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止。
对于当事人的下落不明,一般认为不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止事由。有学者认为,“义务人逃避民事责任而下落不明”应为诉讼时效的中止事由。笔者认为,即使义务人下落不明,权利人仍然可以通过提起诉讼(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前段),或者通过在媒体上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四项)而中断诉讼时效,因而不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止事由。
其次,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效果。对于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后段中的“继续计算”,争议很大。目前通说采取合并计算说,认为中止使诉讼时效期间暂停计算,待该事由结束后,剩余的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即中止前、后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合并计算。笔者认为,这一定义直接使事由结束后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问题形成争议。例如,梁慧星教授认为,如果剩余的诉讼时效期间不足六个月的,应延长到六个月。王利明教授则认为,不应延长到六个月,“如果一定要留足六个月,这样在时间上要重新计算,徒增麻烦”,即使“权利人没有六个月的时间行使权利,此时可以通过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的方式而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为统一司法实践的做法,有必要统一对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后段中的“继续计算”的理解。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79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犯罪中止和犯罪中止的认定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的条件。 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的行为,可以成立犯罪中止。部分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以后,对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进行劝说阻止,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接受了劝说,在能够继续进行犯罪的条件下,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全体共同犯罪人都可成立犯罪中止。 3)必须具备有效性。必须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且有效的防止和阻碍犯罪结果的发生。这个有效性必须具备两个因素: (1)主观上,中止犯罪的共同犯罪人自动切断与其它共同犯罪人的共同故意的联系,并且将中止的意图以言行的方式告知其他的共同犯罪人。 (2)客观上,中止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效地切断自己的以前行为与共同犯罪整体行为的有机联系。 因此,如果共同犯罪人自动,消极的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并能切断自己先前行为与共同犯罪的联系,就具有了有效性。如果共同犯罪人自动消极的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不能切断自己先前行为与共同犯罪的联系,就必须采取积极的行为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实施犯罪或者有效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具有有效性。这样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 但是如果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未切断自己先前行为与共同犯罪的联系,以至共同犯罪继续进行或者产生犯罪结果的就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 如果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切断了自己在主观上客观上与共同犯罪整体的联系,使自己的先前行为丧失了引起犯罪结果的原因力量,虽然其他共同犯罪人仍将犯罪完成,但是中止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先前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已经不具有因果关系。因此,中止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79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追诉期限的起止日期是多久
关于追诉期限的计算,从犯罪之日起计算,若犯罪持续或继续,则从终结之日起计算。犯罪分子在期限内再犯,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但案件已立案且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或被害人在期限内提出控告而未被立案,不受追诉期限限制。超过期限,公诉机关不再起诉,但已立案或受理的案件,逃避司法调查或审判的,仍可审理。为保障刑事诉讼程序正常运行,需准确评估立案和受理情况,确定追诉期限的起始。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犯罪追诉时效是多久,怎么计算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如何处理 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予,或者宣告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追诉期限的计算 根据我国刑法第89条的规定,追诉时效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 一般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 犯追诉期限是“从犯罪之日起计算”。所谓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 连续犯和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计算 根据刑法第89条的规定,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由此可见,连续犯和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计算标准,为“犯罪行为终了之日”。 追诉时效的延长 根据刑法第88条的规定,我国追诉时效延长分为两种情况: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受理案件以后,犯罪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这里的“被害人包括受到犯罪侵害的公民个人和法人。控告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但控告必须是被害人在自己的人身、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并且已经发现犯罪嫌疑人而向司法机关所作的告发。如果被害人在不知道犯罪嫌疑人是谁的情况下报案,则不能适用时效延长的规定。 追诉时效的中断 我国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表明,我国追诉时效中断是以犯罪人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为条件的,但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根据刑法的这一规定,追诉时效中断后时效起算的时间为“犯后罪之日”。所谓犯后罪之日,即后罪成立之日。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79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什么叫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什么意思,犯罪中止有什么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及时性是指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从犯罪预备阶段开始到形成既遂阶段之前这段时间内,且犯罪又处于运动中尚未停止在预备形态或未遂形态。故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行阶段以及实行终了但结果尚未发生之前。 1、行为实行完毕是否就不存在犯罪中止呢?行为实行完毕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如果结果已出现,为既遂,但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情节。如投毒案,该行为的实施与危害结果发生有一段时间差。故上的行为是否完毕并不必然影响是否构成中止,中止不等于终止。 (1)如偷彩电,已脱离所有人控制再放回原处,是恢复原状,属于退赃行为,可作为量刑上的参考因素; (2)又如:利用职务便利变动帐面侵吞公款,后听说要查帐,随即归还公款并恢复原帐目。 2、放弃重复侵害行为可否定为犯罪中止?案例:甲欲杀乙,有10颗子弹, 第一颗子弹出去未打中,甲想一枪打不中,不打了,是何种形态? (1)一种观点认为是犯罪未遂。理由为:第一枪未射中不是行为人意愿,射出的第一枪形成了实行终了的未遂,虽然未再射击,也不能消除其负未遂的责任,只可作为量刑时的情节考虑。未打 第二枪是犯罪以后的心理状态,不影响其犯罪形态。 (2)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犯罪中止,理由是: a)符合时空条件。重复侵害行为的放弃,发生在犯罪实行过程中,而不是在犯罪行为已停止的未遂或既遂状态。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应该是主客观的统 一,即不但要看其客观上是否实施了足以造成犯罪结果的犯罪行为,还要看行为人是否认为完成犯罪所必要的行为是否都实行终了。对重复侵害行为而言,主观上行为人认识到完成犯罪所必需的行为尚未实行完毕。客观上存在着继续实施犯罪的条件。因此,第一枪的侵害行为已完成,但整个犯罪行为没有完成。犯罪尚未停顿在既遂或未遂状态,故存在着中止的时间条件(时空性)。 b)符合自动性条件。放弃是自动的而非被迫的(自动性),意志以外的原因仅仅导致第一枪未射中,而后的放弃行为却是出于其本意,这种自动性符合中止的最本质的条件,而不符合未遂的被迫性特征。 c)符合有效性条件。由于其行为的放弃,使得犯罪结果未发生,这符合中止的有效性条件。总之放弃重复侵害行为具备了犯罪中止的全部条件,而不符合未遂的条件,尤其是不符合其未完成犯罪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的条件,故它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其正确定性关键在于区分重复性侵害与一次性侵害的区分。重复性侵害行为只能存在于结果犯中,而行为犯和危险犯中均没有这种情形出现,从主、客观两方面来看,也只有在直接故意下才存在重复侵害行为,且是确定的故意。只有主观上是确切的直接故意,客观上是结果犯才可作为重复性侵害行为看待,并且即使此种情况也未必都发生重复侵害(如只一枪就打死人),故其只是必要条件。应把打枪行为视为一个整体,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场合,主观上行为人自认为完成犯罪所必需的全部行为没有实行完毕,客观上行为人存在进一步完成犯罪的条件,因此存在中止犯罪的可能性。如果孤立的看一枪似乎是未遂,但开枪不会指望一枪奏效,只要有子弹就会打到死方才罢休。这几次射击动作是紧密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为,倘若不如此,一枪未打中就是一个未遂,9枪未打中就是9个未遂。根据司法实践的效果,认定未遂较符合刑法理论,认定为中止有利于鼓励行为人停止犯罪行为。 3、危险犯的中止认定危险犯以行为实施完毕后造成法定的危险状态为既遂,如放火以被点燃物是否燃烧为标准,一场大雨或者扑灭或者未扑灭,分别按照114条或者115条处罚。如果在此时,行为人自动脱衣扑灭大火,涉及到危险犯的中止问题。在危险犯向实害犯转变的过程中,上述燃烧只是排除了未遂的可能性,但是在燃烧过程中这个点尚未停顿,可以认定为中止。因为既遂和停顿紧密相连,本案的行为并未停顿。有人认为认定为中止有悖于刑法的基本理论,因为既然点燃就构成既遂,就不存在中止和未遂的问题。 (二)自动性是指行为人在自己认为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动中止犯罪。 (1)如何理解“自动”? 也即行为人认为能干下去而不干下去,是行为人自己认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不是客观上是否能进行到底。故在客观上犯罪行为不可能进行到底,只要其主观上认为是可能的,并且主动停止了犯罪仍然可以构成中止。如:为埋伏在路口,而受害人根本不在现场此时停止犯罪也属于中止。 (2)自动停止的“动机”是否影响其自动中止? 刑法上自动停止犯罪的动机不影响其中止的成立。即不要求行为人是出于真诚悔罪而停止犯罪,但必须是出于行为人本人的意愿。 (三)有效性(主要和突出特征)可分为两种情况: 行为人在实施犯罪的构成中中止当然有效。行为实施完毕后,结果尚未发生之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但必须是有效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故有效性是指犯罪完成之前继续实施犯罪或者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即尚未造成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犯罪结果。 (四)彻底性彻底性就是要放弃犯罪,故环境不利、条件不成熟而暂缓实施犯罪而不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同时也不可将其理解为以后不再犯罪或者犯类似的罪。因为若如此,则只能等到死后才能认定其为中止,也就不存在中止犯。 二、犯罪中止的种类 (一)根据其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 1、预备中止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为买刀后中止。 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时的中止,如行为人基于被害人的说服而停止犯罪。 3、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中止。如投毒等。 (二)根据行为人是否以积极的行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可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1、消极中止消极中止是指自动的放弃犯罪。 2、积极中止积极中止是指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但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止结果的发生的中止。 三、犯罪中止的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此处的“没有造成损害”是指除刑法分则犯罪构成所要求的犯罪结果以外的损害,而不是指分则该行为所要求的犯罪结果。如:乱砍一番中止犯罪,后被害人被救活,但已经受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犯罪中止追诉期是多久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