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盗窃犯罪行为,其在法律上被确立为立案调查的前提条件与准则是:
犯罪主体必须是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者,并且其所实施的盗窃行为涉及到对公共或个人财产价值超过人民币1,000元的侵害;同时,若已经发生过3次或者更多数量的盗窃行为;进入他人住所以进行盗窃活动;偷盗时携带凶器;或者以扒窃的方式从他人身上获取不当利益,这几类行为符合任何一种情况,都将成为公安机关追究其责任并进行立案调查的依据。
由此可见,一旦犯罪嫌疑人出现上述几种涉嫌违法行为,公安机关有权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有关规定进行精准的立案调查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偷窃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由于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治安水平不同,因此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关于盗窃罪的立案标准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如果盗窃的金额达到了1000元到3000元的,那么属于盗窃金额较大,构成盗窃罪。
有一些盗窃行为,并不需要达到一定的金额标准,也可以认定为盗窃罪,比如说多次盗窃的。刑法对于盗窃罪规定了三种量刑幅度,一种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
第2种是三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偷窃立案标准是怎样的”,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