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执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民事执行活动的依据,即是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制作并依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其中,民事判决书是指诉讼当事人按照实体法规定享有的权益或承担的责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审查,最终由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性成果;而民事裁定书则是为了解决特定的纠纷,需要人民法院依据程序法规予以明确宣告的裁判结果。
至于那些被用作执行根据的裁定类型,主要包括财产保全裁定、先予执行裁定、承认并执行外国法律判决、裁定或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裁定等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民事调解书虽然本质上是当事人双方通过意思自治来达成共识的产物,通常不需要执行该协议,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却未能履行协议所约定的法律义务的现象。
鉴于此,调解书在特殊情况下亦可成为执行的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二、民事执行中关于查封冻结财产的法律文件是
民事执行中关于查封冻结财产的法律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具体内容有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一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协助执行人。
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时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条
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第三人书面确认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执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