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工伤鉴定之后,您仅需前往社保局及用人单位领取相应款项即可。由于工伤赔偿的部分项目并非完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比如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及工伤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等皆属于用人单位自行负担之赔偿范畴。通常情况下,只要所提交的资料完备无误,那么在工伤保险方面并无太大障碍。
然而,能否顺利获取相关赔偿,最关键仍在于企业的执行意愿。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劳动能力鉴定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处理是什么
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之后可能出现的争议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所示:
首先,若对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的结论持有异议者,可在收到此鉴定结论的日起15个自然日内向所在地区的省级、自治区级或者直辖市级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再次鉴定的请求;
其次,倘若劳动能力鉴定后损伤程度出现新的改变现象,亦可以向相关机构递交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申请。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
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劳动能力鉴定后谁赔偿”,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