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取保候审是不是要收监
依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3条之规定,倘若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能严格遵守相关法规,那么当取保候审期届满之时,他们便可凭借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书或相关法律文书前往银行领取已缴纳的保证金。然而,此项条款并未明确指出解除取保候审是否等同于收监。通常而言,解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着立即收监,除非在此期间出现了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或者案件仍需进一步审理且有可能被判处监禁刑罚。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解除取保候审并不必然意味着将被收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二、解除取保候审还有事吗
被取消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当事人没事儿了,而是表示负责立案调查的公安机构或检察机关未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表明嫌疑人确有犯罪行为,因此在缺乏额外证据的情况下,他们将不再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然而请注意,被取消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案件已经结束。要知道,取保候审期通常只有1年,若届满之后仍然无法找到相关证据以此支持对涉案嫌疑人提起公诉,警方只得做出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只有当接收到公安机关或检察院出具的撤案决定书时,这起纠纷才能视为圆满解决。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这一规定即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对已经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决定进行变更或者撤销的权力。我们认为,这是适应案件的不同进展情况而作出的变通规定。应当说,这一规定是比较合适的。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明确规定,被执行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员若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期限届满之后便能够凭借解冻通知书将相应的保证金全额领取回来。然而,解冻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即刻对涉案人员进行收押,仅当他们出现违反条例的情况或者案件仍有需要进一步审理的可能性以及存在应当服刑的潜在风险时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换句话说,在取保候审解冻之后,涉案人员是否会被收押还需视乎接下来的法律程序进展以及其个人行为表现而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