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判定民事诉讼案件的管辖权限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首先是“一般地域管辖”原则。在此种情形下,对于由公民发起的民事诉讼,根据被告的居所所在地来判断由哪个地方的人民法院具有审判权。
其次则为“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则”。若诉讼涉及到下落不明或者被宣称为失踪的人员以及与身份相关联的事务,那么不论起诉方的所在地为何,此类案件的审理都应当交由原告实际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负责。在一般的规则中,基层人民法院拥有对第一审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权力,但在法律上存在特例情形的除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级别和地区的人民法院具有不同的管辖权力:
第十八条指出,中级人民法院具有下列三类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权:
(一)巨大的涉外纠纷案件;
(二)在其所在地域内有深远影响力的案件;
(三)由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定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第十九条明确了高级人民法院应对其所在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民事诉讼交换证据后多久开庭
关于民事争议立案进入举证交换阶段之后,何时启动法庭审理的时间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指标,因为这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案件的复杂性以及其他相关情况等。一般的原则是,在适用简易审判程序的情况下,法院通常会给予当事人大约3个月的时间来进行举证交换,然后才开始正式的庭审活动;然而,当需要适用普通审判程序时,法庭为了周全考虑各种问题,可能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才能举行首次的庭审活动。若是遇到复杂度较高的案件,那么整个审理周期或许会延长。再者,根据实际情况,法院有权力调整开庭的时间。因此,任何有关开庭时间的确切信息都应该依据法院发出的正式通知为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在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案件管辖权的规定通常遵循“一般地域管辖”原理,即将案件的审理地点依据被告的所在地址进行划定然而,对于涉及失踪人员的诉讼或者具有身份属性相关因素在内的纠纷,诉讼程序则将由原告实际所在城市所属的法院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初级人民法院将承担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而中级人民法院以及高级人民法院则分别对特定类型的重大或涉外案件进行具体的审理及裁决职责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