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缓期执行相对应的则是缓刑。此项惩罚适用于罪行并非极其严重、刑期在三年以下且被认为不至于对社会构成威胁之人。需要注意的是,缓刑和缓期执行所需的考察周期各有差异。
《刑法》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二、缓期执行有案底吗
在我国,缓刑的确会给当事人留下犯罪纪录或者说案底。只要其行为涉嫌构成犯罪并且经过审判而被宣告处罚,那么其个人档案便会永远地刻下斑驳痕迹。尽管缓刑制度允许犯罪人员在缓刑期间如履行义务、遵守纪律且未出现违规行为,那么在缓刑期结束之后,原判决的刑罚将不会再被执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污点可以被轻易抹去,它们仍然会在您的个人档案中留下刑事处罚的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缓期执行与死刑作为刑罚范畴密切关联,缓刑机制作为与此相应的概念,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缓刑主要适用于犯下轻微犯罪、预期刑期在三年及以内并未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者然而,尽管缓期执行和缓刑均涉及在一定时期内暂停或免除刑事处罚的内容,但两者的考察周期存在差异前者是指在缓期执行阶段,罪犯可以暂时免受刑事处罚,只要在该期限内保持行为良好,甚至有机会完全豁免刑罚相比之下,缓刑机制的特征更为显著,即在判决之时已经明确了刑罚的具体内容,但在一段时间内暂不执行,如果在此期间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那么最终的刑罚可能会被彻底豁免这两种制度都充分展现出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灵活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