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种情况下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罪的主体须为年满十二周岁的自然人,这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其次,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对他人实施伤害的概括性故意,若因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导致他人受伤的情况下,则可能会触犯过失致人重伤罪等相关罪名;
再次,本罪侵害的对象主要为人身安全及健康权益;
最后,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对他人身体造成实质性伤害的行为,且所造成的损害结果需达到轻伤以上程度。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四条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罪
首先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擅自将公款转移到自己名下,并且用于从事非法活动;
其次是同样是利用职务之便,但此次转移公款数额较大,且以营利为目的进行使用;
最后是在利用职务之便时,将公款数额较大地转移出来,但却超过了法定的还款期限,即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何种情况下构成故意伤害罪”,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