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取保候审后能办案吗

最新修订 | 2024-07-21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取保候审后,案件审理不中断。根据我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期间,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将持续进行,确保司法程序的连贯性与公正性。这一规定保障了法律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法官取保候审后能办案吗

一、法官取保候审后能办案吗

取保候审后,相关案件仍将继续审理。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第七十九条的明确规定,在接受取保候审以及监视居住等措施期间,不得中断对于相关案件的侦查、起诉及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法官取保候审期间还能判吗

在取保候审期间,案件仍然处在调查、检控以及审判等关键环节之中。倘若法庭判定存在犯罪行为,可依法律程序进行量刑宣判。

然而,在此过程中必须坚守不得加重涉案人员责任与义务的原则底线。尽管处于取保候审阶段,司法机关对于案件的审查与裁决工作依然不受任何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法官取保候审后能办案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2k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58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法官取保候审后能办案吗
一键咨询
  •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5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3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5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2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4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4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0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4****22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7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0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1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1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3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1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2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取保候审法官能办案吗
在取保候审期间,法官会按照规定推进案件的审判工作,审理流程会有序进行。法官会综合考虑证据和法律条款,谨慎地做出裁决。取保候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嫌疑人、被告人能够到庭接受审讯,并不会影响诉讼的进程,也不是案件审理停滞的标志。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取保候审多久办案警官提审
缓刑或假释等措施执行期间,负责案件的警察部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的期限,没有明确固定的要求。 通常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是否审讯,以及何时审讯。 审讯主要是为了更深入了解案件情况,核实已有证据,挖掘新线索等。 如果案件复杂,需要更多调查工作,审讯次数可能会增加;反之,如果案件简单,审讯次数可能会减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主审法官可以换主审法官吗?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某电信业务的代理商诉某电信运营商代理合同纠纷一案,于2003年元月20日立案(简易程序审理)。原定于2003年2月24日开庭(原告在的许可下,复印了被告提供的公证书,该公证书完全能证明原告的诉讼请求成立),由于内部职工开展竟争上岗,把开庭时间推迟到2003年3月18日。2003年3月14日原告从异地打来电话询问本案受理庭,开庭时间是否有变动,回答说,18日准时开庭。2003年3月17日下午,原告在受理庭再次核实开庭时间并要求再次查阅本案的有关材料,主审法官回答,明日早上8:30到庭,但拒绝原告查阅本案的有关材料,称:只有律师才有资格阅卷,当事人无权阅卷。18日早上8:30,原告准时到达受理庭,主审法官告之在第七审判庭开庭审理。原告、原告代理人和证人均在规定的开庭时间前到达第七审判庭等候审理。9:00,主审法官准时到达第七审判庭,被告及其特别授权人未到第七审判庭。随后,一工作人员与已走上审判席后的主审法官耳语后,主审法官马上宣布今日不能开庭。原告强烈要求按生效的法律文书按时开庭,主审法官不予采纳,并且态度极为恶劣。并公开宣称,不开庭的理由是,主审法官本人未阅读卷宗。原告及原告代理人和证人追随主审法官到受理庭(被告的特别授权人已在受理庭等候)后,主审法官出具了一份未注明延期理由的延期开庭通知,原告强烈要求注明延期理由遭到拒绝。原告问主审法官对其无正当理由给原告造成延期开庭的损失该如何处理,主审法官说:该找谁就找谁,有意见找院长。原告及到庭证人对其回答不满意,并指责其不按法律程序办事。后经闻讯赶来的受理庭庭长协调,并要求主审法官组织双方调解,对证人进行笔录。主审法官只对证人进行了笔录,以被告的特别授权人说话不能算数为由,未组织调解,通知3月20日上午8:30调解。3月20日上午8:15原告及原告代理人到达受理庭,被告特别授权人在主审法官多次电话催促下才于8:40到达受理庭,主审法官立即通知双方到一楼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主审法官对于原告提供的由被告复印给原告的足以证明被告败诉的证据(原件在被告处,但被告不予提供)未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的规定采信,并且被告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公证书)已被调换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另一证据(公证书)。原告要求复印被调换后的证据被主审法官无端拒绝。请问:这样的主审法官可以请求更换吗可以申请重新开庭审理吗对于主审法官无正当理由给原告造成延期开庭的损失可以请求赔偿吗答复:你好,正如你说的法庭本身就是严肃的,开庭或者延期开庭都应当执行严格的程序,如果确实存在有法官不依程序办事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到该的部门或是纪律检查部门进行投诉,对该的违法之处给予处罚。如果是海南省系统的法官的,你方可以到律图网网上投诉栏目提交你方的投诉信,我们将交给院长批示和处理。其次,由于法官不依法办案等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你方有权提起国家赔偿诉讼。(以上为本栏目编辑人员意见,仅供参考)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58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8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取保候审后能打官司吗
在中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项允许犯罪嫌疑人在不逃避刑事责任的前提下保持人身自由的措施。它适用于多种情况,如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或有条件避免社会危害的嫌疑人。在取保期间,嫌疑人必须遵守法律限制,如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或与特定人员接触。若违反规定,可能被撤销取保并重新逮捕。案件侦查结束后,将移交检察院审查是否起诉。若起诉,嫌疑人将参与审判过程,享有辩护权。但所有行动须依法进行,违者将受法律制裁。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取保候审后能打官司吗
在中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项允许犯罪嫌疑人在不逃避刑事责任的前提下保持人身自由的措施。它适用于多种情况,如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或有条件避免社会危害的嫌疑人。在取保期间,嫌疑人必须遵守法律限制,如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或与特定人员接触。若违反规定,可能被撤销取保并重新逮捕。案件侦查结束后,将移交检察院审查是否起诉。若起诉,嫌疑人将参与审判过程,享有辩护权。但所有行动须依法进行,违者将受法律制裁。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8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取保候审后能打官司吗
在中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项允许犯罪嫌疑人在不逃避刑事责任的前提下保持人身自由的措施。它适用于多种情况,如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或有条件避免社会危害的嫌疑人。在取保期间,嫌疑人必须遵守法律限制,如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或与特定人员接触。若违反规定,可能被撤销取保并重新逮捕。案件侦查结束后,将移交检察院审查是否起诉。若起诉,嫌疑人将参与审判过程,享有辩护权。但所有行动须依法进行,违者将受法律制裁。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起保候审的,法官告之宣判一定要带一位家属,是否被判缓刊
[律师回复] 其一是
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也就是说,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在认定悔罪表现方面也大都将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从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赃退赔或赔偿受害人损失、是否缴纳罚金等作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将被告人不适宜监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一些与被告人相关联的不合法的客观因素作为适用缓刑因素考虑。只注重被告人的悔罪主观意识,缺乏对被告人的平时表现的调查了解,忽略了对适用缓刑罪犯的监管、帮教、改造等客观条件的考虑。正因如此,有些被告人亲属为了能使被告人适用缓刑,免受监禁,表示愿意多交罚金、多赔偿损失,以金钱的付出来体现被告人的悔罪态度,以至使之成为缓刑的交换条件;有些单位组织出于被告人亲属的种种关系,碍于情面,不切实际地乱出证明,一概证明被告人表现良好;有的帮教组织也停留在纸面上,形同虚设,少数帮教成员甚至不知道被帮教的对象;等等。这些现实存在的情况,并不能表明被告人悔罪的真实性,也不能如实反映适用缓刑的客观条件,给法官提供了种种假象,导致了法官在考虑对被告人适用缓刑时出现偏差。因此说,对被告人归案后是否诚心悔过,适用缓刑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实质上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有待在日后的考察中予以确定。而现行的缓执行制度将这种待定状态交由法官提前认定,确实难于准确把握,以至缓刑期间重新犯罪的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是报复性犯罪。也容易导致法官滥用职权,盲目地适用缓刑,造成重罪轻判,使得某些罪犯逃避了应得的惩罚,有损法律的严肃性。
折叠
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至于罪行性质相对更轻的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因法院不仅仅是根据罪行性质作出具体量刑,法院认为有必要适用管制刑罚进行处罚,所以故将管制刑列为不适用缓刑制度的独立刑种。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中期或长期有期徒刑,但他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判决确定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刑法》(修正案八)将74条修改为: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法官取保候审后能办案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