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因工伤而不得不离职,劳动者仍可依法获得相应赔偿。例如,当工伤造成伤残时,劳动者将有权领取一次性的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一次性的伤残就业补助金。
2、如果劳动者最终被所在用人单位辞退,他们也有资格向用人单位索求经济赔偿金。
3、请注意,具体情况可能因单位有所差异。劳动者在被认定为工伤后,如经本人自愿决定,其原有劳动关系将可自动解除或终结,同时,由工伤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发放一次性的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亦需承担一次性的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支付责任。关于这两笔款项的具体标准,需要参照各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法规政策来执行。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在劳动者因工伤而离职的情形下,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行为,劳动者可以据此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要求获得赔偿;若发现用人单位确实具有过错,劳动者在获得工伤待遇的基础上,还可以申请经济补偿金;反之,若用人单位没有过错,劳动者单方面请求解除劳动关系,就不能获得经济补偿金。也就是说,劳动者能否在主动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后获取经济补偿金,关键在于其能否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故意或过失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工伤辞职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通常来说,倘若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并决定不再继任现有岗位时,
1.首先应注重从医院取得病历证明书,以便申请假期。
2.此外,在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诉之前,最好先行提交离职申请以确保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待劳动能力评估的结果明确后,作为受工伤者有权争取企业对其工伤事宜的赔偿责任。
3.然而,若行为人存在严重违反公司日常管理规定之情形,则用人单位仍有合法权利解除与该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在遭受职业伤害导致离岗的情况下,劳动者有权利得到相应的补偿待遇。对于那些受到伤残影响的员工,他们可以申领一次性的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伤残就业补助金。如果是由于企业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员工被解雇,那么该员工还可以向企业索取经济赔偿金。在工伤离岗之后,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同时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也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支付给劳动者相应的补助金。关于这些补助金的具体标准,则需要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