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的监控录像可保存几年
因受法规限制,我国银行所设录影系统所包含的影像资料通常可保留约35日至最长60日内的数据,且此类信息并不容易由个人直接获取查看,必须经过相关机构进行授权后方可查阅。针对诸如取款机操作、面部识别、现金柜台以及金库等重要安全区域,如今中国银监会已向各家银行发出了明确建议,提议将这类监控录像的最低保存期限设定为3个月之久。
然而,此规定并非强制性标准,如果未能达到这个标准,仅会在每年例行检查时遭遇相应减分处罚,而不会对其他方面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因此,还需视各家银行自身对于监控录像保存期限所做出的具体规定和安排来确定实际操作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从事银行卡业务;(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十四)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
二、银行的信用贷款还不上会坐牢吗
关于银行贷款未能如约偿还可能引发的刑事责任问题,需要依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只要所涉及的银行贷款没有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就不存在潜在的刑事惩罚风险。
然而,若该银行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在经过法院做出终审判决之后,倘若债权方未能履行相应义务,则银行有权请求法官方对其强制执行。
其次,如果银行贷款契约纠纷已经经过了法院的审理且当事人被判定具有履行债务的能力,却仍然拒绝履行其义务,如果这种行为持续时间较长且情节较为严重,那么当事人可能将面临刑事指控,即涉嫌构成“拒绝执行判决罪”。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形也可能导致贷款者陷入刑事风险:
(1)借贷方虚构事实,编造引入资金或项目的假借口,以此来骗取银行的贷款;
(2)利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作为掩饰,企图逃避还款责任;
(3)刻意伪造足以影响银行判断的证明文件,以实现其规避还款责任的目的;
(4)利用虚假的产权证明来充当担保物件,或者夸大担保财产的价值来进行双重担保;以及(5)采取任何其他形式的欺诈手法,利用银行的信任来获取贷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