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底啦~
还有疑问,建议直接问律师
在涉及到财产传承问题时,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法定继承,都必须遵循遗嘱优先原则。当继承行为正式启动后,若存在有效遗嘱,那么它将依据其内容对遗产进行相应的分配;反之,若被继承人属于法定继承人范畴,则仅能在遗嘱生效后,方能继承剩余部分的遗产。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遗嘱确实具有优先于法定继承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二、继承人为赡养老人是否能获得遗产
在未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下,并非必然剥夺其分割遗产的权利。
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获得遗产。根据我国现行法例规定,同一顺位的继承人对于遗产的份额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然而,若存在具备扶养能力且具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未能履行扶养义务,那么在进行遗产分配之时,这类继承人将被视为不应获取财产或者仅能获得极少量的份额。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