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导消费了怎么维权

最新修订 | 2024-07-30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当遭遇商家误导、欺诈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维权,要求商家退款并赔偿。依我国法律,商家欺诈行为需按消费者实际损失给予三倍赔偿,最低五百元。如有其他法律规定,则按相关规定执行。
被误导消费了怎么维权

一、被误导消费了怎么维权

在遭遇商家误导及恶意欺骗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您可前往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进行投诉维权。在此过程中,您有权要求商家退还所支付款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存在欺诈行为的,应按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额外补偿其所遭受的经济损失。补偿金额应为消费者所购商品价格或接受服务所需费用的三倍。若补偿金额不足人民币五百元整,则需补偿五百元。在法律另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将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被误导情况签合同可以撤销吗

合同的撤销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之一。以下为相关细则介绍:倘若有任何一方,采用欺诈的手段诱使另一方在违反了其真实意愿的条件之下签署合同,那么作为受骗方便有权要求所在管辖范围内的人大代表机关或仲裁委员会进行撤销该合同。

此外,若有第三方采取欺骗手法,致使某一方在违背了其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而另一方明知或是应当知晓该欺骗行为,那么受害的一方同样具有向人大代表机关或仲裁委员会申请撤销此份合同的权力。在此过程中,主张撤销权的当事人必须自发现或应当知道撤销事项之日起的一年内行使这一权力。如果当事人未能在约定的合同签署后的五年时间里提出撤销,那么他的撤销权将自动丧失。在合同被正式撤销之后,该协定从始至终都不会再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因这份已经无效的合同而获得的任何财产,应该尽数返回给原先的所有者;如果无法恢复原状或返还原物已没有必要性,则应予以适当的货币补偿。若导致此次合同结果的错误在于其中某个参与方,那么该方需要负责赔偿另一方因这份无效的合同而可能造成的实际损失;若各方均存在过失,则应由他们分别对自己的行为负起相应的责任。当然,法律也会提供另外的解决方案,按照法律条文的具体规范执行。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2千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02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被误导消费了怎么维权
一键咨询
  •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1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1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7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3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7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1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4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2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2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8****06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1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5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5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8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7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误导被征收人的两种维权方法?
其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一过性”维权。其二,对亲戚、熟人、朋友的说法或其他“标准”盲目迷信,非理性确定维权方略。
10w+浏览
征地拆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怎么处罚
如果有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的话,那么应该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一倍费用。虚假广告属于虚假宣传,指的是商家在对自身产品的广告中带有虚假的成分,并且误导了消费者进行购买或者是对服务进行消费。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02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对于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如何赔偿?
对于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和赔偿损失,另外还需要按照广告费用的3-5倍进行罚款处理,对于广告费用低的可以按照20万-100万的标准进行罚款处罚,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各位律师好,我姐姐想要咨询律师对于个人被引导消费如何维权,因为姐姐开的店面被引导消费
[律师回复] 《引导购买之一——实战二十计》,为自己多年来实战经验之总结,自我感觉能解决引导顾客购买共性的一些问题,但顾客的种类很多,购买心理各异,如何针对性加以引导,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予以简单论述。
一、怎样引导不同年龄的顾客
1、 青少年的消费心理 喜欢和成年人比拟、趋于稳定的购买意识、从众心理开始形成、个性化消费心理不断发展。 方法:恰当地运用商品的定价方法、充分发挥商品直观形象的作用、适当注意商品质量。
2、 青年消费心理及引导策略 追求时尚与新颖、追求科学与实用、追求自我成熟和消费个性的表现、冲动性多于计划性。 方法:利用青年购买的群体性、利用青年购物的快捷性、利用青年购物的时尚性。
3、 中年顾客的消费心理及引导策略 中年人是家庭消费的主要决策者;希望以稳重、自尊和富有涵养的风度有别于青年人;情绪不易受外界影响。购买时有理性、有计划、有主见、有求同性。 方法:不能欺骗、要真诚,不要夸夸其谈,而要认真地亲切地与之交谈,对他的家庭、事业说一些佩服的话,要说得实在,他们会乐于倾听,从而信任你及你的产品,不要施压和紧逼。
4、 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及引导策略 具有较强的习惯性购买心理,求方便、安全、服务以及求实。老年人心理比较敏感、多疑。 方法:提供耐心周到、细致入微的良好服务,提供舒适、方便、安全的购物环境。
二、怎样引导不同类型的顾客
1、 挑剔型顾客
(1)顺应式引导
(2)转折式引导
(3)拖延式引导
(4)抢先式引导
(5)转换式引导
(6)否定式引导
2、 经济型顾客
(1)说明商品的价值后再与其讨论商品的价格
(2)向顾客证明商品价格的合理性 、顾客认为价格比竞争对手高时 、顾客认为价格比替代商品高时 、顾客认为价格比以前高时
3、 犹豫不决型顾客
(1)提供选择
(2)提出建议
(3)削弱缺点
(4)最后购买机会
4、 从容不迫型顾客 必须从熟悉产品特点着手,谨慎地应用层层推进的办法,多方分析、比较、举证、提示,使顾客全面了解利益所在,以期获得对方理性的支持。要拿出有力的事实依据,耐心地说服讲解。
5、 情感型顾客 决定下得快,不给营业员说话的机会。对事物变化的反应敏感、顾虑太多、情绪不稳定容易偏激。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提供有力的说服证据强调给对方带来的利益与方便,言行谨慎周密,不给对方留下冲动的机会和变化的理由。
6、 饶舌的顾客 特点是喜欢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志判断事物,不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不要在顾客情绪激昂时打断他,尽量引导他切入正题。
7、 圆滑难缠型顾客 要预先洞察其真实意图和购买动机,在交谈时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如现货不多等,使对方认为只有当机立断做出购买决定才是明智举动。对方在紧逼的气氛中,销售人员再强调购买的利益和优势,双管齐下,他就没有纠缠的机会和退让的余地。
8、 心怀怨恨的顾客 顾客对你攻击时实际上有某种失望和愤懑的情感掺杂在一起。应先查明顾客抱怨和牢骚产生的原因,如有则尽力设法消除,引导时不要开一些无谓的玩笑。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知以利,忌急躁盲动,守诺。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302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所以,在下列6种情形下,经营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就属于欺诈: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或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被诱导消费2000可以报警吗
视情况而定。一般的诱导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因为营销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消费打算的人进行消费,或者使消费愿望不是很强的人进行消费。当然,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出分了自己的财产则可能会构成诈骗罪,因此可以报警处理。
10w+浏览
合同事务
误导欺骗消费者,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8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按照通俗的理解,虚假广告主要包含虚假的内容宣传和引人误解的信息传递,一般表现为广告宣传的内容或服务并不具备相应的质量或不能达到其所宣传的效果,抑或是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理解、联想,因而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前段时期查处的佳洁士牙膏广告和碧生源茶广告等都属于虚假广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界定: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但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衡量商品的宣传行为是否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呢该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明确,即人民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对涉及虚假广告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具体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作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们称之为广告主,也就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各类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经营者,广告主为了最大限度推销、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有时会过分夸张、夸大宣传其商品和服务的功效。广告主若发布虚假广告,根据法律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婚纱摄影诱导消费后该怎么维权呢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消费者遭遇婚纱摄影欺诈,可以选择立即报警,然后向当地消协投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可以对所有的消费者进行保护。经营者要为欺诈行为付出加倍赔偿。《合同法》对加倍索赔的规定:《合同法》在“违约责任”中,专门设定了反欺诈条款。这是《合同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项重要规定。《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
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不胜枚举。尽管《消法》对此早就规定了加倍赔偿,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以及举证困难等种种原因,实际适用的很少。《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受欺诈可以适用《消法》,无疑给了消费者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合同法》的违约责任原则,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只能要求对方赔偿实际损失和预期利益损失,并对此作了限制性规定,而规定可以选用《消法》,则加重了经营者的责任。对消费者来说,当能够证明被欺诈时,可以选择责任形式,既可以适用加倍赔偿,又可以适用合同违约责任,但两种赔偿方式不能并用。尽管如此,消费者选择了加倍赔偿后,并不影响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02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被诱导消费2000可以报警吗
不能报警,商家的这种行为并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若消费者可以证明商家存在服务欺诈行为,可以要求商家支付惩罚性赔偿金,商家拒绝支付惩罚性赔偿金的也不能报警,可以向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律师您好!我有一个朋友被一个导游强制拉进去,我想了解一下关于强制消费如何维权呢,希望能给我解答一下,谢谢。
[律师回复] 强制性消费如何维权
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去投诉。
我们有时候在购买自己所要挑选的物品时,有时候会被进行强制交易行为,并且自己有些时候也不知道有些东西是怎么买下来的。对此,消费者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强制消费主要特征
(一)行为的主体
本行为主体为达到责任年龄且具备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亦能构成本行为。单位犯本行为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6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二)行为的客体
本行为不仅侵犯了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而且侵犯了商品交易市场秩序。商品交易是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应当遵循市场交易中的自愿和公平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交易双方强买强卖、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侵害了消费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如果行为人强行交易,就具有了社会危害性,应当接受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行为的主观方面
本行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四)行为的客观方面
本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行为。
违背他人意志,强迫他人与己或者第三人交易是本行为的本质特征。所谓违背他人意志,是指他人不想向其购买商品而强行其购买,他人不愿出卖商品强迫其出卖,他人不肯提供服务,强迫他人提供,他人不愿意接受服务而强迫其接受。所谓服务,是指各种营业性的服务,如住宿、运输、餐饮、维修、打扫卫生、送灌煤气、托运家具、提供钟点工等等。应当指出,对于强迫他人出卖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他人一般应是在从事商品的出卖或营利性服务的工作。如果他人并未从事这种营利性的工作,而强迫他人将自己所有的某种商品如祖传之物卖给自己或者强行没有从事搬送煤气的人为自己搬送煤气,强迫未从事饮食、住宿的人提供饮食、住宿,则不能以本行为论处。此外,服务应是合法的营利性的服务。倘若不是合法的服务,如强行为己提供卖淫、赌博等非法服务或者为己洗脚、倒尿等侮辱性服务,则也不能构成本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以犯罪论处。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302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婚纱摄影诱导消费后应该怎么维权呢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婚纱摄影诱导消费后应该怎么维权呢问题解答如下, 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消费者遭遇婚纱摄影欺诈,可以选择立即报警,然后向当地消协投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可以对所有的消费者进行保护。经营者要为欺诈行为付出加倍赔偿。《合同法》对加倍索赔的规定:《合同法》在“违约责任”中,专门设定了反欺诈条款。这是《合同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项重要规定。《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
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不胜枚举。尽管《消法》对此早就规定了加倍赔偿,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以及举证困难等种种原因,实际适用的很少。《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受欺诈可以适用《消法》,无疑给了消费者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合同法》的违约责任原则,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只能要求对方赔偿实际损失和预期利益损失,并对此作了限制性规定,而规定可以选用《消法》,则加重了经营者的责任。对消费者来说,当能够证明被欺诈时,可以选择责任形式,既可以适用加倍赔偿,又可以适用合同违约责任,但两种赔偿方式不能并用。尽管如此,消费者选择了加倍赔偿后,并不影响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消费权益 > 被误导消费了怎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