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到期后会有犯罪记录的。
缓刑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措施,缓刑期满后,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但不不表示不构成犯罪、没有接受刑罚,所以仍然是有犯罪记录的。
案底是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缓刑在一定期限内仍然有执行原判决的可能,因此案底不可以删除。
缓刑是一种附条件的不执行。
我国刑法中的缓执行制度,是附有一定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即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简而言之,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所判决刑罚的一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交通事故缓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处
在交通肇事的案件中,被告人的主观心态大多属于过失的范畴,然而由于过失行为的严重性各异,因此其犯罪的责任和过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根据这一原则,对于那些犯罪情节轻微,过错较小的被告应给予缓刑的宽大处理;而对于那些罪行重大,过错显著的被告人则不适合适用缓刑制度。
除了在犯罪性质和情节上存在差别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被告是否具备诚恳悔罪的表现。只有当被告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达出积极改正的愿望时,才能获得社会的原谅与宽容。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