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处理未出生孩子的抚养权问题
若夫妇在离婚之时,尚未诞生出孩子,那么关于该孩子的监护问题将不会被纳入到法庭审理之中。
只有当孩子降生之后,父母才需针对其养育事宜展开协商或寻求法院判决。
通常情况下,孩子出生后的抚养权多由母亲享有,因为根据我国法律,对于不足两岁的婴幼儿,一般遵循由母方照顾的原则。
然而母亲在此种情况中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者,孩子则可能交给父亲抚养:
1)如果女方患有某些久治不愈的传染病或其他重大疾病,且此疾病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健康,使其与母亲共同生活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2)即使母亲具备抚养条件,但却没有尽到抚养责任,此时男方有权请求法院让孩子跟随自己生活;
3)倘若由于其他特殊原因,确实无法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孩子,只能交由父亲看护和照顾。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如何处理未成年的财产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财产在未经其合法授权或同意的情况下,应由其法定监护人进行代为管理与处分。
然而,监护人享有代理权的同时,也务必履行相应的监护义务,全力确保被监护人的身体安全以及私人财物和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在此前提之下,只有在确因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的必要情况下,监护人才可对被监护人的财产行使处置权利。
倘若监护人未能有效执行其监护职责或者侵犯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那么他们就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并且,如果因此行为导致被监护人的财产遭受实际损失,其还需依法进行赔偿。
此外,依据法律,父母亲皆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他们有责任在监护职责范围内实施保护行动,以确保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所有合法权益均受到妥善照顾。
除非有重要且紧急的理由,如面对重大疾病急需医疗救治、需要出国深造学习等,父母方可在非为被监护人利益的前提下处置其财产。
《民法典》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