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帮助犯有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9-15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对于那些与故意伤害者合谋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帮凶”,他们为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提供武器、目标信息、放哨或者策划等。在量刑时,需要考虑他们的帮助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他们的主观故意。如果他们明知故犯,推动了伤害的发生,那么他们就应该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帮助犯有哪些

一、故意伤害罪帮助犯有哪些

对于涉嫌故意伤害罪的共谋行为,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帮凶”,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便是在他人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整个过程中,为其实施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确保伤害行为能够顺利进行。

其中,他们可能会提供诸如武器、工具之类的实质性帮助,也有可能会协助侵害者找寻目标对象,或者在现场负责放哨,甚至为侵害者出谋划策等等。在对这类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和量刑时,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到这些帮助行为与最终伤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也要深入分析帮助者的主观意图。如果这些帮助行为确实对伤害结果的产生起到了推动或促进的作用,而且帮助者在明知他人正在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提供帮助,那么他们就应该为此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共谋故意伤害者,即“帮凶”,为犯罪提供便利,如武器、目标信息、放哨或策划。量刑时需考量帮助行为与伤害结果的因果联系及帮凶的主观故意。若其明知故犯,推动伤害发生,则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二、故意伤害罪刑法判多长时间

在法定情形之下,我过现行刑法明文规定,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者,通常需要承担起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乃至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

若因恶意伤害他人而致其重伤,如此恶劣之行为将面临着至少三年以上至最高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惩处。

对于那些利用极其残酷之手段来伤害他人,从而造成他人严重伤残甚至死亡的罪犯,法律也会以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作为终极惩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罪没打人的怎么判

在涉及故意伤害犯罪的司法程序中,除了直接动手者之外,那些并未实际采取行动造成伤害的人员通常不被认为应该承担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然而,倘若他们在此类犯罪活动中扮演了谋划、引导、协助或是其他类似的角色,那么仍然有可能被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罪犯。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定罪量刑时,必须全面考虑到他们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要结合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如果这些人只是在场观望,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伤害行为,并且也没有发挥上述所提到的任何作用,那么他们就不应当被视为故意伤害罪的罪犯。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情况的判断往往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所有的证据材料,如证人证词、被告人口供、监控录像等等,以便能够精确地确定他们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共谋故意伤害者,即“帮凶”,为犯罪提供便利,如武器、目标信息、放哨或策划。量刑时需考量帮助行为与伤害结果的因果联系及帮凶的主观故意。若其明知故犯,推动伤害发生,则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k字,预估阅读时间14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11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故意伤害罪帮助犯有哪些
一键咨询
  • 171****86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7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0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4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5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1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0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4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7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1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8****68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8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3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0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8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故意伤害罪的帮助犯怎么处理?
故意伤害罪的帮助犯一般情况下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为在一个犯罪案件里边,如果分了主犯和从犯不管重犯主观意愿还是造成的实际结果都要小于主犯,所以从犯的惩罚相对较小。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帮助未遂构成帮助犯吗?
帮助未遂构成帮助犯,帮助犯属于从犯,虽未具体实施犯罪,但主观上为犯罪提供帮助,在犯罪未遂案件中的从犯,如果犯罪情节轻微的,在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小的,可以免除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要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要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问题解答如下, 帮助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相对于实行犯而言,指在他人产生犯罪决意之后,以心理支持、物质帮助等方式故意帮助他人实施犯罪,或为他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而自己不直接实行犯罪。实践中具体在认定帮助犯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在共同犯罪中,应当认识到帮助行为和实行行为是两个行为,注定两者间犯罪故意存在一定空隙,有其相对的性,不可能是完全重合、一致。同时,对共同犯罪中的“共同”应当作较为广义的理解:在主观方面故意的内容可是概括的,并不必然要求同
一,但其应当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和他人共同实施犯罪。“共同犯罪是指只有二人以上以相同的故意实施了相同的犯罪行为,才能成立,但并不是指只有二人以上的故意内容与行为内容完全相同时,才能成立,因为许多犯罪之间存在交叉与重叠的关系”。
2、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点在于能预见风险而参与。在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结果的预见,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预见特定、具体犯罪的结果;二是预见概括性的犯罪结果,即并非某种具体结果,而可能是某几种犯罪结果或是其中一个结果,但只要这个结果包括在能预见的范围之内,共同犯罪人之间就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从刑法理论上分析,前者属于确定的故意,后者属于不确定故意中概括故意。对于概括的故意,只要行为人能认识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范围,对此之认识和意志应视为共同故意之范围。
3、实践中,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范围,一般应当以帮助犯和正犯是否存在明示或默示的内容为标准。通常实践中,行为的显性、明示状态认定不成问题,但默示行为的认定则因具有隐性而较为困难。默示是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方式之
一,一般表现为共犯人对实施某一犯罪行为,彼此心领神会,只要能认定在犯罪过程中存在“心理上的趋同和一致,即共同的不正当需要的出现”而予以帮助的行为,就能构成帮助犯。
4、在帮助犯的情形中,即使正犯实施的犯罪超出了共同故意,但只要和帮助者所认识的犯罪具有构成要件上的重合性,即两种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同类法益相同,其中一种犯罪行为比另一种犯罪行为更为严重,或者是严重犯罪行为包含了非严重犯罪行为的内容,并且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手段相同,也能成立帮助犯。进而论之,这种情形如果以故意伤害罪和故意罪为例,实行犯实施超出预谋故意伤害的犯罪故意内容,而帮助犯在场却没有积极制止该犯罪行为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仍旧可以认定对该行为是容忍或认可的,主观上具有罪过,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1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帮助未遂成立帮助犯吗?
帮助未遂成立帮助犯,至于如何进行处罚它是要根据是否造成后果来进行确定。依据我们国家《刑法》当中的规定,对于犯罪未遂的情况之下的话,是需要根据既遂犯进行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能怎么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能怎么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帮助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相对于实行犯而言,指在他人产生犯罪决意之后,以心理支持、物质帮助等方式故意帮助他人实施犯罪,或为他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而自己不直接实行犯罪。实践中具体在认定帮助犯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在共同犯罪中,应当认识到帮助行为和实行行为是两个行为,注定两者间犯罪故意存在一定空隙,有其相对的性,不可能是完全重合、一致。同时,对共同犯罪中的“共同”应当作较为广义的理解:在主观方面故意的内容可是概括的,并不必然要求同
一,但其应当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和他人共同实施犯罪。“共同犯罪是指只有二人以上以相同的故意实施了相同的犯罪行为,才能成立,但并不是指只有二人以上的故意内容与行为内容完全相同时,才能成立,因为许多犯罪之间存在交叉与重叠的关系”。
2、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点在于能预见风险而参与。在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结果的预见,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预见特定、具体犯罪的结果;二是预见概括性的犯罪结果,即并非某种具体结果,而可能是某几种犯罪结果或是其中一个结果,但只要这个结果包括在能预见的范围之内,共同犯罪人之间就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从刑法理论上分析,前者属于确定的故意,后者属于不确定故意中概括故意。对于概括的故意,只要行为人能认识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范围,对此之认识和意志应视为共同故意之范围。
3、实践中,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范围,一般应当以帮助犯和正犯是否存在明示或默示的内容为标准。通常实践中,行为的显性、明示状态认定不成问题,但默示行为的认定则因具有隐性而较为困难。默示是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方式之
一,一般表现为共犯人对实施某一犯罪行为,彼此心领神会,只要能认定在犯罪过程中存在“心理上的趋同和一致,即共同的不正当需要的出现”而予以帮助的行为,就能构成帮助犯。
4、在帮助犯的情形中,即使正犯实施的犯罪超出了共同故意,但只要和帮助者所认识的犯罪具有构成要件上的重合性,即两种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同类法益相同,其中一种犯罪行为比另一种犯罪行为更为严重,或者是严重犯罪行为包含了非严重犯罪行为的内容,并且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手段相同,也能成立帮助犯。进而论之,这种情形如果以故意伤害罪和故意罪为例,实行犯实施超出预谋故意伤害的犯罪故意内容,而帮助犯在场却没有积极制止该犯罪行为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仍旧可以认定对该行为是容忍或认可的,主观上具有罪过,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11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抢劫罪帮助犯
帮助犯是从犯的一种,即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这种从犯的犯罪行为通常表现为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查看犯罪地点、排除犯罪障碍以及事前通谋答应事后隐匿罪犯、消灭罪迹、窝藏赃物来帮助实施犯罪等情况。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帮助运输盗伐林木构成犯罪吗
[律师回复] 对于帮助运输盗伐林木构成犯罪吗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构成非法运输盗伐滥伐林木罪的从犯。盗伐林木构成要件主体要件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主体,根据本法第346条之规定,单位亦可成为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主体。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犯罪对象,是盗伐、滥伐的林木。行为人在林区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的行为,极大地助长了盗伐、滥伐林木犯罪活动的蔓延、发展。对这种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客观要件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林区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收购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予以购买。如果行为人收购的是合法采伐的林木,则不构成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收购行为必须是在林区。行为人在非林区收购林木的,无论该林木是否为盗伐、滥伐的林木,均不构成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情节严重”,是构成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的必要要件。情节严重,是指多次作案的;收购的数量较大的,屡教不改的;对管理人员履行职责进行阻挠的;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等。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牟利的目的。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对其收购、运输的对象是盗伐、滥伐林木,是明知的。不知道收购、运输的是盗伐、滥伐来的林木,不构成本罪。盗伐林木量刑标准《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第三百四十六条单位犯本节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1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明知故意的吗
1、行为人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其中内容如属国家秘密,则又触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一重罪从重处罚。2、行为人如果与犯罪分子事先通谋,出于共同故意而在事后帮助的,又会触犯所实施的犯罪,这时属牵连犯罪,对之应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即所实施的共同犯罪比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处罚重。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合同诈骗帮助犯的认定是怎么的
[律师回复] 对于合同诈骗帮助犯的认定是怎么的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合同诈骗帮助犯的认定是怎样的
帮助犯也就是从犯,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由此可知,在合同诈骗罪中,如果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对整个犯罪的预谋、实施和完成,所起的作用不大,或者是只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帮助,如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排除犯罪障碍、看风、转移赃物等的人员可认定为从犯。
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大体有三种情形:
一是内容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了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进行经济往来的真实意思,并非旨在诈骗他人钱财,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得到完全的履行,也不属于诈骗犯罪。但是,有的行为人以有限的履约能力和他人签订大大超过履约能力的合同,就另当别论了。以超出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签订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设法履行合同,即使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能认定为诈骗罪。但若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就有故意诈骗他人财物的企图了,此时就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二是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就是那种行为人只具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向,就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带有半真半假的性质。这类合同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但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客观上也为履行合同作积极努力,最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不能认定为诈骗犯罪。相反,如果行为人借有部分履约能力之名行诈骗之实,则有。
合同诈骗帮助犯的判定是怎样的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合同诈骗帮助犯的判定是怎样的问题解答如下, 合同诈骗帮助犯的认定是怎样的
帮助犯也就是从犯,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由此可知,在合同诈骗罪中,如果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对整个犯罪的预谋、实施和完成,所起的作用不大,或者是只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帮助,如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排除犯罪障碍、看风、转移赃物等的人员可认定为从犯。
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大体有三种情形:
一是内容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了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进行经济往来的真实意思,并非旨在诈骗他人钱财,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得到完全的履行,也不属于诈骗犯罪。但是,有的行为人以有限的履约能力和他人签订大大超过履约能力的合同,就另当别论了。以超出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签订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设法履行合同,即使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能认定为诈骗罪。但若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就有故意诈骗他人财物的企图了,此时就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二是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就是那种行为人只具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向,就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带有半真半假的性质。这类合同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但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客观上也为履行合同作积极努力,最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不能认定为诈骗犯罪。相反,如果行为人借有部分履约能力之名行诈骗之实,则有。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故意伤害罪帮助犯有哪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