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属于骗贷行为

最新修订 | 2024-09-16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5人
专家导读 骗贷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借款人用欺骗、隐瞒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得贷款。比如说,提供假的财务报告、编造贷款用途、用无效的抵押或者借用别人的身份等等。这种行为会把金融市场的秩序搞乱,还会损害金融机构的利益,违背商业道德,甚至可能触犯法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骗贷行为,维护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什么情况属于骗贷行为

一、什么情况属于骗贷行为

所谓“骗贷”行为,通常是指借款人通过欺诈、隐瞒真实情况等手段获得贷款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提交虚假的财务报告、编造虚假的贷款使用目的、制造并使用无效或者与事实不符的抵押物品或担保资料、借用他人身份进行贷款申请等。从法律层面来看,此类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管理秩序,对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构成了实质性的侵害。这种行为不仅背离了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准则,同时也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骗贷行为指借款人通过欺诈、隐瞒等手段获贷,如提交假财务报告、编造贷款用途、使用无效抵押或借用他人身份等。此类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金融机构权益,违背商业道德,触犯法律法规。

二、什么情况属于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

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肇事者对于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具备明确认知,或者其已知发生事故却选择遗弃车辆以及逃离现场;

其次,肇事者主观上认为自身对事故不必承担责任或无法承受损失,从而驾车离开现场;

第三,肇事者可能涉及酒精过量和无资格驾驶等问题,报警后未能按照规定留守现场并履行等待义务,而是遗弃车辆后擅自返回事故现场;

此外,尽管肇事者将受害人送至医院救治,但在离开医院之时未向相关机构报案,或者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离院而去;

另外,还有些肇事者虽然将伤员送入医院接受治疗,然而在离开医院之后故意留下虚假的个人身份信息、住址及联络方式;

接下来,肇事者在案件调查过程中逃跑也是被视为逃逸行为的重要环节之一;

再者就是,肇事者已经离开现场,但仍矢口否认存在交通事故,然而已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其应当意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

最后则是协商达不成共识或者协商讨论中的赔偿金额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且肇事者未能留下真实的个人信息,同时也有证据证实其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强行离开现场。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

交通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固定现场证据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当事人无法及时移动车辆影响通行和交通安全的,交通警察应当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具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处理。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应当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和当事人、证人陈述等,认定并记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驾驶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并根据本规定第六十条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备当场制作条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三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并现场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接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注明情况。

三、什么情况属于刑事案件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行为如若触及法律红线,便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类事例被称之为刑事事例。以下列举的几种常见情形通常归属于刑事事例范畴:涉及危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类的犯罪;涉及侵犯公众人身权利以及民主权利类的犯罪;侵犯公民财产权类的犯罪;涉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类的犯罪;以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类的犯罪等等。而具体涉及到的罪名将涵盖但远不止于故意杀人、蓄意伤人盗窃抢劫、欺诈等。这些恶劣恶行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创伤性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骗贷行为指借款人通过欺诈、隐瞒等手段获贷,如提交假财务报告、编造贷款用途、使用无效抵押或借用他人身份等。此类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金融机构权益,违背商业道德,触犯法律法规。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6.6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70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什么情况属于骗贷行为
一键咨询
  •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4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7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7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3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5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7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0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6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1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0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8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5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3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1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扬州177****572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6****371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8****476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什么情况属于骗贷行为
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超过一定金额的行为。其侵害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权,不包括非法利益和金融机构贷款。构成要件包括欺诈行为、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因错误认知做出财产处置、行为人实际掌控财产并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犯罪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主观上需有明确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哪些情况不属于彩礼,哪些情况不属于彩礼
[律师回复]
一、哪些情况不属于彩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解释
(二)》)第十条规定了彩礼在一定条件下予以返还的处理原则。在司法解释中作出这样明确规定显然是基于我国乡村普遍存在的彩礼习俗的现状,是一种务实性的司法妥协。由于司法解释中引用的“彩礼”是一个非法律概念,在处理彩礼纠纷的司法实践中首先应正确理解把握彩礼的实质涵义。根据彩礼的目的性,在实践中对以下行为不能认定为彩礼:
1、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
2、男女双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情感所为的赠与。
3、男女双方或其近亲属在共同消费中由男方支付的费用。
4、男方及其近亲属与女方及其近亲属礼节往时的赠与。
5、借婚姻索取财物、骗取财物的行为。
二、应当返还结婚彩礼的情形由最高人民公布、于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
(二)、
(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370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什么情况属于骗贷行为
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超过一定金额的行为。其侵害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权,不包括非法利益和金融机构贷款。构成要件包括欺诈行为、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因错误认知做出财产处置、行为人实际掌控财产并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犯罪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主观上需有明确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70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哪些情况属于骗贷
在现代社会,骗贷现象频发,一些人通过欺诈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本文将介绍骗贷的常见手法、揭示其危害,并提供一些防范建议。骗贷行为不仅会损害金融机构的利益,还会破坏金融秩序,因此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并共同防范。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什么情况属于骗贷行为量刑标准
骗贷就是用虚假信息从银行骗钱,把金融机构坑得损失惨重,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按照《刑法》,会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还得交罚金;要是情节特别严重,得判三年到七年的徒刑,也得交罚金。单位犯罪了也要受罚,主管和责任人都得坐牢。法官判刑的时候会综合考虑手段、金额、损失和认罪态度这些因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情况下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况
[律师回复] 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况有以下几种: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纳税义务人同海关发生纳税争议时,应当缴纳税款,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当事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婚前买房的归属情况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按法律规定有如下几点可以解释婚前买房的归属情况:
(一)婚前一方购买的房屋,付清所有房款的,属一方的婚前财产。
《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同时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既然夫妻一方婚前付清了全部房款,并取得了房产证,那么该房屋无疑是婚前财产。
(二)婚后一方用个人财产购买的房屋,属一方的财产。
(三)夫妻双方婚后一次性出资,取得房屋产权证书后离婚的。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只要夫妻间没有事先对于房产明确约定产权归属于其中一方,不论购房合同或者房屋所有权证书上面的购房人或者房屋所有权人是哪一方,不论购房合同或者房屋所有权证书上面是否载明共有人,不论夫妻双房的出资份额多少, 该房产均属于夫妻双方共同共有。
(四)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按《婚姻法》的基本原理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的规定,这一类的房屋还是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且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五)夫妻双方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包括贷款)房屋,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一般均等分割。对于分割按揭房产,因为还存在继续偿还银行银行贷款的问题,由其中的一方取得房产,继续向银行偿还贷款本金、利息,同时向另一方支付房屋价值的一半。
如果夫妻双方婚前的首付和还贷部分归一个人所有,房子就属于这个人的个人财产,婚后还贷部分可视做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两人一人一半。如果是父母的给予的遗产也属于你个人财产,接受遗产或赠与时不必交太多费用就是些手续费之类,但如果日后要将房子出售,则要交比较重的遗产赠与税。以上提供的是婚前买房的归属情况的一部分,想具体了解的,请查询我国的新婚姻法。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70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情况属于诈骗行为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什么情况属于诈骗行为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什么情况属于骗贷行为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