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受害方能撤警吗
肇事逃逸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径,故而作为受害方的我们无法自行撤销已经发生的报警。这是因为肇事逃逸的行为不仅侵害了受害者的正当权益,同时也对社会公共交通安全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一旦警方接到报案并采取行动,相关案件将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展开处理,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在此背景之下,即便受害者因某种原因希望撤销报警,警方仍需根据案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及涉及到的公共利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权衡,进而决定是否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并予以相应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肇事逃逸是违法行为,受害者不能撤销报警。这种行为侵犯权益,破坏交通秩序。警方接到报案后,必须依法处理,维护法律公正。即便受害者希望撤销,警方也会基于案件性质、危害及公共利益综合考虑,决定是否继续调查处理。
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如果肇事者选择逃跑而非承担责任,那么受损害方的交强险依然可以得到赔偿。
根据中国颁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中的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特别设立了一个名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专项资金(绰号为“救助基金”)。
只有在符合以下所有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中所涉及到的受害者人身伤亡所需的丧葬费、部分或全部的抢救费用才能够由救助基金予以预先垫付,同时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也获得了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权利:
首先,当救治所需金额已经超出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时;
其次,在造成事故的机动车并未按规定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情况下;
最后,如果机动车在发生事故后选择逃逸的话。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四条
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一)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
(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
(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三、肇事逃逸受害者住院怎么判
涉及肇事逃逸这一严重违反法律规定之行为的事例处理,其裁决结果往往需基于多个方面的考虑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首先需要关注并研究该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实质性伤害及影响,其中包括对受伤人员伤势的严重程度作出准确的鉴定与评判。若受灾之人在本次事故中遭受到了重度伤害甚至不幸离世,肇事责任人在此过程当中需对事故负有主要乃至全责,那么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肇事者便可能因而触犯交通肇事罪名,将面临来自法律的严惩,即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而倘若由于肇事者的逃离导致受灾之人未能及时得到救助最终身亡,那么按照法律规定,则应当对肇事者实施更加严厉的惩罚——处以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此外,对于受害者在接受住院治疗期间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看护照顾所需支付金额、所失去的工作收入等等合理的经济损失,作为肇事者也应当对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义务。即使经过刑事诉讼程序之后,肇事者得以获得解脱,但民事赔偿部分仍然无法豁免。至于具体审理判决的结果,还得根据警方针对该起交通事故所做出的权威认定、调查取证的充分程度,以及法院对综合案情的全面考虑与酌情权衡来加以决定。
肇事逃逸是违法行为,受害者不能撤销报警。这种行为侵犯权益,破坏交通秩序。警方接到报案后,必须依法处理,维护法律公正。即便受害者希望撤销,警方也会基于案件性质、危害及公共利益综合考虑,决定是否继续调查处理。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