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假诉讼犯罪的立案标准,其评判依据并不仅仅局限于案件涉及的具体金额。只要行为人在进行民事诉讼过程中,有意造相关事实,从而损害了司法公正性或者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侵害,那么便有可能被认定为虚假诉讼罪。例如,在短时间内,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连续多次造事实引发民事诉讼,或者因行为人造事实导致人民法院出于错误判定,进而采取财产保全或行为保全等措施等等,都足以成为适用虚假诉讼罪的案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虚假诉讼罪】以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二、虚假诉讼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是虚假诉讼罪,它在法律上是被定义为——故意捏造事实来提起民事诉讼,从而妨害了司法秩序或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一种犯罪行径。
值得注意的是,虚假诉讼罪并非简单的行为犯,而是注重结果的犯罪。
这意味着,不仅需要行为人蓄意捏造事实并以此为由提起民事诉讼,同时还需证明该行为已经引发了“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不良后果。
关于何谓“妨害司法秩序”,通常指向的是当事人凭空启动诉讼程序,进而导致司法机关多次进行审理和调查取证,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司法资源,甚至可能导致人民法院作出错误判决这样的情况发生。
至于“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普通而言,便是指给对方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诉讼成本,包括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用以及鉴定费用等等。
而如果因为错误的判决,使对方当事人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导致其破产,也可视为符合“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范畴。《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可以是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述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三、虚假诉讼罪中法官怎么判
对于虚假诉讼罪事例中涉及到的法官裁决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其判断依据,它不仅仅取决于单一因素,更需要结合多重元素进行综合性衡量。首要的现实问题是,我们必须审视这位法官是出于无意还是有意地将虚假诉讼误判为真实诉讼。如果法官对虚假诉讼毫无察觉,那么,一般来说他就无法被认定为犯下了任何罪行。然而,如果法官明明知道这是一起虚假诉讼,却仍然做出了有违公正的裁决,那么,他很可能会被判定为触犯了民事或行政枉法裁判罪。至于具体的量刑标准,则主要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者,则将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在评估法官责任的过程中,我们会全面考虑到他的主观过失、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等诸多因素。与此同时,相关证据的充分性和合法性也是决定法官裁决结果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在处理此类事例时,法官的裁决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证据原则,以确保司法公正。
虚假诉讼立案标准不唯金额,关键在于诉讼中故意造事实,损害司法公正或严重侵害他人权益。如多次造事实提起诉讼,或因此导致法院误判采取保全措施等,均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