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通常情况下是无法担任其他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保证人的。
这是由于在取保候审期间,嫌疑犯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其自身仍处于受司法机关监管之列,难以充分、有效地履行保证人应尽的监督与报告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保证人的条件】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二、取保候审要符合什么条件
若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便可提出申请,以获得保释候审:1.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依法独立适用附加刑;2.有可能承担有期徒刑以上的刑事责任,但经过取保候审以后,认为将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风险;3.患有严重疾病且生活无法自理,或者身为孕妇或哺乳期内的母亲,通过保释候审保证其不再对社会构成危害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4.如果强制拘留期已经届满,而未完成的各项处理事宜尚待解决。在提出保释候审的申请时,必须提交保证金或由符合要求的保证人员进行担保。《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期间又被告了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期间再度面临指控,此种情形无疑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首要的问题是,新的指控势必导致案情审理的范畴有所扩张。倘若新增指控与原有事件存在密切关联,这将对取保候审的条件以及相应时限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司法机构将会重新审视事件全貌,并结合犯罪嫌疑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危害性及犯罪行为的严重性进行全面权衡。倘若新的指控具备充足的证据支持,司法机构便有理由更改强制性措施,例如将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羁押。然而,如果新增指控所能提供的证据有限,或者犯罪情节相对轻微,那么仍有可能维持原先的取保候审状态。总而言之,究竟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主要取决于新事件的具体状况以及司法机构的精准研判。
在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取保候审期间一般不允许担任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保证人。这是因为在此期间,嫌疑人需严格守法和接受监管,自身状况不稳定,无法履行保证人的监督和报告职责。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