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伤害罪主体单位是指什么
我国现行刑法典将故意伤害罪定位于一般的自然人犯罪,任何已达法定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普通公民都可以成为故意伤害罪的犯罪主体。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法人或其他组织是无法成为故意伤害罪的暴力行为实施者。
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主要追究和打击的是特定个人所实施的故意违法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伤害罪的主从犯怎么认定
故意伤害罪中的主从犯之判断标准如下:
对于那些在犯罪集团中扮演组织者、领导者角色,或是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犯罪分子,应被认定为主犯;
而在同谋共犯活动中仅起辅助或次要角色的,则称为从犯。
此外需注意,当两人或以上的行为人共同故意实施了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行为时,应视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行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罪赔偿谅解书有效吗
在故意伤害事件中,通过赔偿达成的求情谅解书无疑具备十足的效力以及无法忽视的重要性。从严格的法律视角来看,求情谅解书便是受害人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所展现出的谅解意愿的书面表达。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之中,这一份谅解书实际上便成为了法院在审理事件时可以将其作为判断依据的酌定从轻情节之一。
具体而言,倘若被告人在事件中能够积极地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并且成功获得被害人的谅解,那么法院在量刑之时必将充分顾及到这一关键性的情节因素,甚至可能导致被告人得到从轻判处的法律后果。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受害人的谅解并不等于被告人必须获得无条件的减轻处罚,终究法院还是要根据事件的全部事实情况、证据材料、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其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剖析与评估后,才能最终做出恰如其分的判决。
总的来说,赔偿谅解书尽管无法直接决定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但是对于被告人的量刑确实具备积极的实质性影响。
我国现行刑法典将故意伤害罪定位于一般的自然人犯罪,任何已达法定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普通公民都可以成为故意伤害罪的犯罪主体。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法人或其他组织是无法成为故意伤害罪的暴力行为实施者。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主要追究和打击的是特定个人所实施的故意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