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地争议案件的诉讼期限,通常是从有关当事人了解或应当了解其权益受到了侵害及责任方之日开始计算,而通常的诉讼期为三年时间。
但是请务必注意,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例如当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愿意承担相关义务、或者对履行请求作出回应,亦或是存在其他法定的诉讼时效中断、中止事由等,则诉讼时效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土地纠纷的界线如何处理
关于土地纠纷的妥善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当发生纠纷时,相关当事人应首先寻求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者土地管理受理机关的帮助和援助。
第二步,如果乡镇政府没有接受并处理您的请求,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所在县政府提出申诉。
第三步,县政府将对您提交的宅基地土地纠纷进行先期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决定。
最后一步,倘若您对该处理决定持有异议,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的30天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三、土地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是多少
关于土地纠纷的法律诉讼时效问题,其规定因具体情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普通的土地民事纠纷案件中,适用于一般的诉讼时效制度,即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
然而,对于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有关的争议,不适用于诉讼时效的规范。
例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的纠纷中,若权益一方寻求通过法院保护自身的民事权益,那么其诉讼时效通常设定为三年。
但是,如果政府对这些土地权属争议已经做出处置决策,其中一方当事人对此结果表示不满并提起行政诉讼,那么在此种情况下,就应该遵守行政诉讼的相关时效规定。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通常是从权利人知晓或应当知晓自己的权利遭受损害以及义务人开始计算。
土地争议案件的诉讼期限自当事人知晓或应知权益受损及责任方之日起算,通常为三年。但需注意,特殊情形下如对方同意履责、回应履行请求,或遇法定诉讼时效中断、中止事由,诉讼时效可能有所调整。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