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务派遣人事外包有何法律风险
劳务派遣与人事外包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分析
首先,劳动关系缺乏明晰性。在劳务型公司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务派遣协议之后,用人单位并未直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此导致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与工作岗位被割裂为两个不同的单位所拥有。
其次,工资支付机制存在不透明之处。由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与工作岗位分属于两家单位,因此部分劳务型企业以及用人单位可能会任意地扣除工资,未能按照约定每月发放工资,或者未能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结算加班工资等现象,使得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犯时难以确定责任主体。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二、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计入工资总额吗
在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时,雇主企业(即“用工单位”)应当将该项费用视为劳务费用进行支出,而非计入其自身的员工薪酬中。
相反地,此笔款项应该被归纳至劳务派遣公司为派出员工所构建的工资体系内。
反之,若实际承担支付责任的是用人单位,那就必须将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加总计算在内。《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劳务派遣人员属贪污罪主体吗
根据普遍认知,劳务派遣从业者并不常作为贪污犯罪的行为人身份得到认可。因为贪污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具有国家公职身份或被授权代表国家工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相关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与雇佣方单位间并无直接的行政人事关系,他们的工作职权及权利范围常常受到派遣合同条款的约束。然而,若在特殊情境中,劳务派遣人员切实参与了政府公务活动,并通过在该职责范围内实施不当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流通份额,亦有可能被视为贪污罪的行为人。这就需要我们对其具体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权力来源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后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劳务派遣与人事外包涉及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劳动关系不明确,劳务派遣协议签署后,劳动者劳动关系与工作岗位分属两家单位,可能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时难以维权;二是工资支付机制不透明,两家单位可能任意扣除工资或未按时结算加班工资,劳动者难以确定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