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获利19万,应当如何量刑
若有行为人,以非法手法滥用互联网信息资源,且情节恶劣者,将被判定犯有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明确规定,此类行为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行为并未局限于个人,因为单位亦可能成为此种犯罪行为的主体。对于单位触犯该罪行的情况,将采取双倍的严厉惩罚措施,既对涉及到的单位施加罚款,同时也要对其直接负责的管理人物及其他相关责任人,按个体触犯该罪行的标准进行量刑。通常情况下,这类罪犯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
然而,如果是由单位高层领导集体决策并实施的此类行为,但其目的却是为了满足部分领导层成员的私欲,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视为单位犯罪,而仅需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如何量刑
我们可以看到,在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时,相关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即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可能会面临罚金的处罚。
而如果个体实施了如下任何一种行为,且情节严重的话,就有可能被视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首先,设立起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销售违规/禁止流通物品及管制物品等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网站或通信群组;
其次,发布关于制作或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如毒品、枪械、淫秽物品等或者存在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行为;
再者,为从事诈骗等任何违法犯罪活动而发布相关信息。
当然,如果某人在进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业务时,表现出以下几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都应该被视为“情节严重”:
第一,他们模仿国家机关或金融机构的权威性,设立需要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来获取利益的网站;
第二,如果设立这样的网站超过三个,亦或是其注册的账户总数已经到达两千个以上;
第三,如果设立的通信群组超过五个,或者成员账号总数达到了一千个以上;
最为关键的是,在那些与违法犯罪行为有关的信息上发布此类信息,达到以下其中任一标准,也应认定为“情节严重”:
1.在网站上发布关于这类信息的数量至少要达到一百条起步;
2.将这类信息发送给至少两千个用户账号;
3.将这类信息传送给群组成员数额累计达到三千个以上的通信群组;
4.通过关注人数账号累计总数至少达到三万以上的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该类信息;
5.因实施这些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至少要达到一万元以上;
6.曾经在过去两年内因为涉及到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以及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生威胁,受到过行政处罚后,又开始重新从事相似类型的破坏信息安全活动;
7.除上述情形外,其他所有被认为属于情节非常严重的行为。
三、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怎么判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严明条款,对于违反信息网络正常使用规范,实施网络诈骗、散布谣言、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若涉及到单位犯罪,则需对该单位施以罚金惩罚,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相应处罚。然而,具体量刑标准还需结合案情的具体情况,如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因此,当您面临此类指控时,我们强烈建议您尽早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网民在使用互联网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勿从事任何违法活动。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获利19万,按照我国刑法,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单位犯罪则实行双罚制,既罚单位也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位高层集体决策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不能视为单位犯罪,仅处罚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