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资金罪怎么构成的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及特征是什么
关于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该犯罪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借助于其职务上所拥有的权力和便利条件,私自挪用自家单位的资金以供自己私人使用或借予他人,且这一行为涉及到的金额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已经超过了三个月的期限仍未归还;
其次,从侵犯的客体来看,该犯罪直接损害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权以及收益权;
再次,从犯罪的主体来看,它属于特殊类型的犯罪主体,仅限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最后,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来看,行为人在实施此种行为时,其心理状态只能是故意为之。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挪用资金罪的认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一)犯罪客体要素。
本罪主要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对其资金的使用权及收益权,因而是针对这些单位内部的资金。
(二)犯罪客观要素。
本罪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行为人基于其在岗位职责上的独特优势,私自将本单位的资金挪作他用,或是作为借贷给他人的凭据,而且金额巨大且超过三个月尚未偿还。
(三)犯罪主体要素。
本罪的犯罪主体属于特定范围内的人群,即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在职员工。
(四)犯罪主观要素。
本罪在主观意愿上仅能出自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正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同时利用了其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却仍然进行此操作。《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挪用资金罪成立但无钱追缴怎么办
如若挪用资金罪得以确立,然而因各种因素导致资金无法追回,通常会参照以下步骤实施补救措施:首先,需要对犯罪嫌疑人的全部财产进行详尽的搜索和审查,这其中可能包含其名下房产、汽车、各类型存款以及投资等诸多资产类别。一旦确认有具备强制执行效力的财产存在,相关机构将依据法律权利,对此类财产采取相应的司法行动。反之,倘若犯罪嫌疑人事先并无明显可供执行之财产,那么法院将有可能对其实施包括禁止奢侈性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内的多种限制手段,以此限制其经济活动及社会行为的自由度。与此同时,侦查机关亦会保持对犯罪嫌疑人经济状况的密切关注,一旦发现任何新的财产线索,便会立即启动追缴程序。此外,在特定情形下,倘若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或者其他相关人员愿意代为赔偿损失,这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犯罪嫌疑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总而言之,法律将竭力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全力以赴地追讨被非法挪用的资金。
挪用资金罪的要素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挪用单位资金,金额较大且逾期三个月未归还,侵害单位资金使用权与收益权。此罪仅适用于单位工作人员,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故意为之。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挪用资金罪的判定基础。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