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的五种情形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的五种主要犯罪情形
合同诈骗罪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情况:
第一,以虚拟或冒充他人身份的方式签署合同;
第二,以伪造、篡改、失效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条件;
第三,在缺乏真实履约能力的情况下,通过率先履行小额合同或分期履行合同的策略,引诱交易相对方继续与其达成并履行合同;
第四,收取对方当事人支付的货物、款项、预付款或抵押物后逃逸藏匿;
第五,采用其他手段非法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针对合同诈骗罪的量刑准则,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个人犯罪层面的相关量刑情况如下所示:
(一)对于个人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若涉案金额未达5000元,将受到罚金刑单独惩罚;
如涉案金额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将面临拘役刑罚;
而当涉案金额达到或超过10000元时,将被判处6个月有期徒刑;
在此基础上,如果每增加1200元的涉案金额,酌定量刑期限将相应递增一个月。
同时,请注意,倘若个人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涉案额累计超过30,000元,且符合特定条件的话,其量刑标准也将调整为3年有期徒刑,其中每增加2000元的涉案金额,都有可能导致量刑期限进一步延长一个月。
(二)关于个人合同诈骗,若犯罪分子涉案金额在40,000元以下但又不超过200,000元范围内,那么在犯罪金额为40,000元的前提下,量刑期限为3年有期徒刑,每增加2000元的涉案金额,便会导致量刑期限延长一个月。
(三)再者,对于个人合同诈骗中涉及到犯罪金额达到或超过100,000元这一情形,在符合特定要求的情况下,量刑期限将升格为10年有期徒刑;
具体而言,若是每额外增加10,000元的涉案金额,将导致量刑期限延长一个月。
当然,如果你是个人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一旦涉案金额累积达到或超过了200,000元,这时的法定基准刑将定位为10年有期徒刑,在此基础上,如果每新增16000元的涉案金额,则相应地量刑期限都将增加一个月。
另外,当我们谈及团伙犯罪或者单位犯罪等集体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关于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可参照如下规定:
首先,假如是集团式的合同诈骗行为,且涉案金额介于50,000元与80,000元之间,则对集团中的直接负责人以及其他同类直接责任人实行罚金刑惩治;
相反,如果涉案金额介于80,000元与100,000元之间,则对直接负责人和其他同类直接责任人进行拘役刑罚;
最后,如果涉案金额已经达到了100,000元这个阈值,将落入有期徒刑6个月这个量刑期限范畴之内,每增加3300元的涉案金额,都将导致量刑期限进一步延长一个月。
然后,对于单位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若涉案金额介于200,000元与400,000元之间,那么可以发现,直接负责人及其下属的直接责任人需承受有期徒刑三年的法定基准刑法期;
不过,如果每新增2000元的涉案金额,都有可能导致量刑期限进一步延长一个月。
最后,对于单位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如果涉及的涉案金额高达2000,000元及以上,这时普遍适用的法定基准刑法期将会定位于有期徒刑10年;
同样地,如果每继续增加100,000元的涉案金额,就会导致量刑期限相应地延长一个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合同诈骗罪被判无罪怎么办
倘若合同诈骗案判定被告方无罪释放,也就意味着公诉机关在控诉过程中并未成功地证实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达到了法律规定的定罪门槛。
无罪判决具备着最终的决定性以及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若公诉机关对法院作出的无罪判决持异议,仍然可以依法提出抗诉,但前提必须要有足够充足的新的证据及理据支持。
对于被判定无罪的被告方来说,只要他们对判决结果表示满意,那么他们的人身自由及其相关权益就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得到恢复与保障。
除此之外,如果在判决前曾采取过诸如扣押、冻结被告方财产等强制措施,也应该依法予以迅速解除。
值得注意的是,被判定为无罪的被告方可能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声誉损害,他们有权通过合法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名誉权、消除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无罪判决乃是司法程序中的一项重大成果,各方均应该按照法规规定理智对待和妥善处置各类后续事宜。
合同诈骗罪主要包括五种情形:假冒身份签约,使用伪造、篡改或失效票据作为担保,以小额或分期履行诱导交易,收取财物后逃匿,以及采用其他非法手段骗取财物。这些行为均构成合同诈骗,严重损害市场秩序和他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