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中是有效合同吗
合同诈骗罪中涉案合同是否有效
在合同诈骗罪的诉讼中,尽管合同效力应受到民事法律原则的管辖与约束,但犯罪行为却应依据刑事法予以规制。
然而,若刑事判决判定个人或团体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而民事判决却又认可其中部分合同的有效性,这无疑将导致法律逻辑上的冲突与矛盾。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
众所周知,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财产犯罪类型。
其中,职务侵占罪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即包括公司、企业乃至其他各种单位内的工作人员,他们会利用日常工作中的职务便利,擅自将本来属于本单位的财物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往往达到一定程度方可构成违法行为。
而合同诈骗则是一种更为具体的犯罪形式,它主要表现在签订及履行合同的整个流程中,犯罪嫌疑人利用诈骗手段,毫无根据地虚构相关事实、故意隐瞒真相、精心设计陷阱等等,以此误导受害者,从而非法获取其财产。
其次,两种犯罪的主体并不相同。
相较而言,诈骗罪的适用对象是更为广泛的一般人群,没有特定身份要求;
然而,职务侵占罪的实施者必须是特定性质的特殊群体,即只能由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内部的员工实施此类犯罪。
最后,我们要从客观方面进一步分析区别。
在这个环节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之便的情节。
换言之,所谓的“利用职务之便”,其实就是指相关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所拥有的主管、管理、经营或经手本单位财务的权力及其带来的诸多便利措施。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具体细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方面是指那些具有调拨、处置等职责,负责对本单位财物进行统筹安排的职务活动;
第二个方面则是指那些实际负责签收、支付等操作,亲力亲为处理本单位财物的职务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合同诈骗罪故意伤害罪怎么判
关于合同诈骗罪以及故意伤害罪这两种性质完全迥异的罪行,在量刑方面需要对众多复杂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与评估。首先,就合同诈骗罪而言,其行为特征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采用欺骗手段,从而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若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可能被处以罚金;若涉案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也可能被处以罚金;而对于那些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且可能被处以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次,对于故意伤害罪,其量刑标准主要取决于伤害的程度。如果仅造成轻伤,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惩罚;若导致他人重伤,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若是致人死亡或者使用极其残忍手段致使他人重伤且造成严重残疾,那么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惩罚。在实际量刑时,我们会充分考虑到犯罪的情节、手段、后果、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等多重因素。
在合同诈骗罪中,涉案合同的效力需由民事法律判定,而犯罪行为则受刑事法规制。若刑事判决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而民事判决认可部分合同有效,将造成法律逻辑冲突。因此,在判定合同诈骗罪时,需综合考虑民事与刑事法律,确保法律逻辑的一致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