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案件的非起诉可能性探讨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者,方可使检察院对相关盗窃案件不予起诉:
2.根据特别赦免令的规定,得以豁免刑事处罚的情况;
3.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程度较低,未被视为构成犯罪的情况;
4.依据刑法规定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行为,但并无受害人提起诉讼或撤回诉讼请求的情况;以及5.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均已死亡的情况。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盗窃罪一般几个月判刑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盗窃罪的量刑标准通常在两个月至三个月之间裁定。
其次,在处理特定案件时,尤其涉及可能判处死刑或涉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复杂情况下,经过上级人民法院的审批许可,司法程序或许会延长三个月。
而如果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与状况,原定的审理期限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那么必须上报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进一步的审慎研究和评估。
至此,我们对盗窃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有了更为完整和清晰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盗窃罪如何辩护才会判缓刑
关于盗窃罪判处缓刑案件之辩护核心:1.涉案行为之社会危害程度相对较轻:例如盗窃财物价值数额较低,亦或者并未对受害者及周围环境形成重大不良影响及损害等。2.被告人系初次触犯法律且并非惯犯:即无任何前科记录,本次犯罪实属偶然为之。3.被告人主观恶性程度较低:其犯罪动机并非出于恶意或故意。4.被告人在案件侦查过程中积极配合调查,主动退还所盗财物以尽可能弥补受害人之经济损失,展现出深刻的悔过自新之意。5.被告人已成功获得受害人的谅解与宽恕:通过向受害人表达诚挚歉意以及积极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取了受害人出具的谅解书。6.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具有立功表现:例如协助司法机关成功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等。7.被告人个人状况特殊:例如身患疾病、家庭生活贫困等因素。
盗窃罪案件在以下情形下可能不被起诉:一是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二是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三是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四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五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这些情况为检察院提供了不予起诉的考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