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前科纪录的人员,无论是被判缓期执行还是其他形式的刑事处罚,都将被视为曾有过犯罪行为,因而会留下犯罪记录的痕迹。这类犯罪记录将会以极长的期限进行保留,并且无法进行清除或修改。唯一的例外是,如果当事人在犯罪时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即未满18岁),且所受的判刑年限低于五年,那么该法院有权依法将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处理。
具体来说,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而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人,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进行密封保管。一旦犯罪记录被密封,便不允许向任何组织或个人提供,仅限于司法机关为侦查案件之需或者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情况下才可例外。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二、取保候审是否还可以保留公职
保安候审期间,如未经法庭判定有罪或遭刑事指控,原则上不会遭遇工作岗位变动的挑战;
然而,对于已经被判定为有罪的人,对其职位进行保留将会变得困难乃至几乎无法实现。
换而言之,唯有在法院判定无罪或虽认定有罪却因案件性质轻微、缺乏足够的刑事处罚依据等因素而未施以刑事惩罚之时,方得以在现有职位上继续发挥作用。《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缓刑是不是不用坐牢
取保候审,这是一项针对涉嫌犯罪者实施的刑事强制措施;而缓刑,则是我国刑法对于特定犯罪主体适用的宽大处遇制度之一,也是一种刑罚执行模式。取保候审并非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无需承担法律责任,而是在案件尚未进入审判阶段时,为其提供的一种非羁押性质的强制性措施。而缓刑,则是对那些已经被法院判决有罪并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段时间内,附带条件地暂缓执行原判刑罚。若在缓刑考验期间内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那么原判刑罚将被视为已执行完毕。然而,最终是否需要实际服刑,还需根据具体案情来判断。比如,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了相关规定或者在缓刑考验期内再次触犯新的罪行,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他们必须重新回到监狱中接受惩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取保候审与缓刑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等同于无需服刑的关系。
前科纪录的人员,无论缓刑还是其他刑事处罚,均被视为有犯罪历史,记录长期保留且不可消除。但特殊情况下,若当事人在犯罪时未满18岁,且判刑低于五年,法院有权依法封存其犯罪记录。这意味着,虽然犯罪事实存在,但记录不再公开可见。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