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保候审阶段,并不能立刻确定您最终会收到判决书的时间。因为案件处理进度及所需时长自由裁量权主要集中于审判机关,具体取决于案件复杂程度。在一般的刑事案件中,自法院正式受理之后,无论是适用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都应当在规定时间内给出相应判决。通常情况下,在取保候审阶段结束之后,被告人仍需继续跟进庭审过程,直至法院做出最后的判决。而依据法律规定,判决书通常是在法院作出判决结果之后,以最快速度出具给相关当事人或代理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取保候审需要有供担保人吗
在刑事诉讼的全流程阶段,无论是在侦查阶段、公诉阶段抑或是裁判阶段,对于那些已被刑事牵连,却未能实际被刑事关押之人,均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他们不会借机隐匿行踪,逃避司法机关的追究。
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维护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与透明,本国法律特意规定了一项刑事司法强制手段——取保候审。
这其中,取保候审既可以采用提供保证金的方式,也可以选用保证人担保的形式进行。
具体应采用何种方式来实施取保候审,还需视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际需要作出的决定而定。《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后逃跑担保人应承担什么风险
在执行取保候审程序的过程中,担保人所承担的责任是极其严肃和重要的。倘若被担保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故意逃离监管场所,那么作为担保人,您有可能遭遇到以下几种风险:首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担保人可能需付出一定额度的罚款。但罚款金额的多少将视情况而定;其次,假使担保人知晓被担保人有逃跑预谋,却故意隐瞒不报,一经查明属实,则可能需要负起相应的刑事责任;再次,身为担保人的身份可能会遭受被依法撤销的处罚,这将会对未来的担保行动产生不良影响。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参与取保候审的担保人,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保证义务,严格监督被控违法者或被告人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条文,并且一旦发现任何异常迹象,务必及时向有关执法机构进行汇报。
取保候审阶段无法确定判决书时间,因案件处理进度由审判机关裁量,取决于案件复杂程度。一般案件受理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判决。取保候审结束后,被告人需跟进庭审直至判决。判决书在判决后尽快出具给当事人或代理人。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