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成因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3-01
浏览10w+
罗昌港律师
罗昌港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13人
专家导读 1 缺乏了伦理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2 社会环境的腐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3 媒体、网络的不健康感染。5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行不成合力

青少年犯罪成因是什么?

当今社会,如此多的青少年犯罪普遍存在,杀人、放火、偷盗等行为多得数不胜数。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问,青少年犯罪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什么?下面由律图的小编为你解答。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青少年犯罪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2、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5、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来看,反复性强,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指各种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层次、力度及其作用机制所构成的能引起犯罪行为发生和犯罪现象存在与变化的罪因系统。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

(五)司法原因 这里主要谈的是刑事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犯罪人的改造措施所致犯罪的因素。1、刑事诉讼制度及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2、监狱的“交叉感染”。

通过上面的这些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仅是家长们担心的事情,而且更应该是国家以及教育机构的担忧。但是仅仅根据上面所说的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具体问题应该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办法更是多种多样。如果有更多的疑问,律图的专业律师会免费在线为您解疑答惑,为您排忧解难。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2千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33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青少年犯罪成因是什么?
一键咨询
  •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8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3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0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3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6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6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5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4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1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7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6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1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3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5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6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观察社会的意识,意志品质薄弱。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就业不足等愿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最近看新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这让我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受到影响,请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律师回复] 一份调查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报告指出:不健全的家教可能导致孩子犯罪,不良的社会环境、有严重缺陷的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的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父母忙于工作、忙于做生意赚钱、忙于跳舞、赌博,或感情不好、离异,无暇顾及孩子或因教育方法不当,造成青少年性格孤癖、内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态导致犯罪;因一胎化带来的新问题,有的父母家庭条件越好,越溺爱子女,有的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孩子的品德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存在不规范性和偏私性,导致青少年吸毒、赌博等而失足犯罪。父母的言行影响子女,父母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反之,父母奸诈、粗狂、残暴的性格会使子女学习、效仿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关于父母亲的言行和犯罪行为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西方有的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并得出肯定性的结论。娜德J威斯特经过调查在《谁成了青少年犯罪者》中指出:"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自身都有犯罪行为,父亲犯过罪的孩子犯罪的比例高达37%,同时,母亲犯了罪,小孩犯罪的比例则更高??"可见,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父母的犯罪史,将对子女的言行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从而诱发其走上犯罪的歧途。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当前,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制度方面存在以下五个缺陷。
3.
1、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倾向,法制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
3.
2、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是有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形而定。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3.
3、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朋友家的儿子不满16岁,和人一起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朋友最近非常愁,不知道会怎么判刑,儿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希望能得到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律师回复]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如下:
 
1、心理缺陷明显。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当满足不了膨胀的物欲或受到不良刺激时;当感情冲动时,未成年人都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个性压抑、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和群体心理等个体心理因素中的不良成分,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心魔”。
  调查发现,越轨未成年人对事情的看法与他人一致的程度远低于普遍学生,反映出较强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易使他们与公共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背离,在受人教唆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步入岐途。越轨未成年人在感到不愉快或委屈时,不向人倾诉的比例也较高,这种闭锁心理使他们与成人缺乏沟通,社会交往和感情寄托对象主要是同龄伙伴,一旦在班集体中没有相应的地位或不被接纳,就有可能到校外寻求满足这种需求,被社会不良人员拉拢入伙。另外,未成年人普遍有较强的群体心理,渴望关爱和认同,害怕被孤立。越轨未成年人之所以多数为双差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学校、家庭中遭受歧视、漠视转而投向流氓团伙等特殊群体寻求心理平衡。这也是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团伙化的原因之一。
  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被告人葛小牛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因旷课被课任老师批评了几句,葛小牛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出教室,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
  
2、法律意识淡薄。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文化水平低,多半为初中、小学文化;道德观念差,法律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是法盲,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
  未成年人易某与在同一山上摘茶的幼女程某摘茶歇息时,双方在一起交谈,继而自愿发生了性关系,当时由于程某的父亲也在茶山上摘茶将未成年人易某当场抓获。17的易某平时并无不良表现,在校是一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听话的乖孩子,为了供养弟弟读书自己放弃了学业摘茶搞勤工俭学,为父母减轻负担。可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程某自愿和自己发生性关系的情况下,因为程某属未满十四周岁幼女,而触犯了法律。
  
3、未成年人权益自我保护存在缺陷。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出现“以毒攻毒”,以身试法,即以非法手段维护权益而导致犯罪的现象。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什么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1、不良动机是产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2、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3、文化糟粕的影响。4、婚姻、家庭的影响。5、学校教育的漏洞。6、社会影响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原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律师,你好,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有增无减,我非常不能理解,请问青少年犯罪原因是什么呢,希望解答一下,谢谢
[律师回复] 家庭结构健全而教育方法不当,导致青少年存在不良心理。这是最主要的导致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父母的纵容溺爱使子女容易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心理。而对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包庇纵容,容易使他们产生孤僻、冷漠、放荡不羁、狂傲自负等不良心理,常常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满,易和他人发生争执冲突,一旦被坏人教唆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父母的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对,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的管教方式,造成青少年的自卑、逆反、压抑、焦虑、过分孤僻和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样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犯罪类型。
  
(3)父母素质低,亲子沟通不足。由于父母文化素质偏低,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是以喂养为主,无法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导致青少年远离家庭,向外界寻求认同和支持,而导致受到不良影响。如个案访谈中的被告人童某某在学校里受到被害人殴打、威胁后,回家后也不愿意求助于父母,获取父母的帮助,导致其愤怒情绪升级,进而选择以暴制暴的方式处理矛盾,最终造成犯罪。
以上是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是什么的解答。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33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青少年偷钱多少可以构成犯罪?
青少年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可能会构成犯罪,具体青少年偷钱多少可以构成犯罪、罪名成立后是否会被判处刑事处罚,需要法院审理偷盗案件后确定。被判刑后如果对刑事处罚不服,是可以依法上诉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们是一个社会研究小组,目前青少年犯罪越来越猖狂,我们想针对目前社会这个现状,针对作一个青少年犯罪原因浅析,希望能够为改善青少年犯罪现象奉献一点绵薄之力。
[律师回复] 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里谈的“自身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前文谈到的我所曾承办的三名未成年人强奸案,三个被告人的家庭都是离异家庭,其共性是对孩子缺乏关爱。法庭教育时,这三个父母都痛哭流涕,说对不住孩子,表示以后要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可以吃小灶,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惧毁;差学生则破灌破摔,厌学、辍学,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出现问题。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 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一个18岁的黑帮“老大”——王海,在其自述中谈到:“有一次上课迟到,老师罚我在教室的角落里举砖头,我心里发狠就用砖头一下砸在一张课桌上。 老师上来就踢了我一脚,我和他打了起来。就这样,我被学校记大过处分。我认真学习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我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混在一起,整天寻衅滋事。”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前一段时间,笔者办理的刘×抢劫案,被告人刘×在学校、网吧门口强行向其他学生索要钱财,以满足其上网消费。他感觉这些都是小事,压根没有和犯罪联系起来。 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其中,“黄色污染”对青少年的腐蚀则最为严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可一些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老板,利欲熏心,贪图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心灵遭受毒害,理想被严重扭曲,他们为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和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笔者曾办过一起赵××奸淫幼女案,赵××只有15岁,就“糟蹋”、奸淫了8名女孩,这些女孩小的仅有4岁,大的才11岁,赵××年纪不大,但却花样翻新,手段残忍,这些都是他看黄色录像学来的。他经常光顾的录相厅老板也因此案被判刑。正像一位中学校长所发的感叹:“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录相厅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书摊转一圈”。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相信“权大于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有些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 这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称之为“涉黑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对此,前文已作了例举。有专家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少年犯团伙极易发展成为黑社会势力”。 司法原因 青少年犯罪原因浅析这里主要谈的是刑事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犯罪人的改造措施所致犯罪的因素。
1、刑事诉讼制度及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33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青少年犯罪怎么办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
(一)微观环境的影响家庭的不良影响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毒品就成为青少年自我治疗的“良药”,身体的发育:青少年的吸毒行为受原始“里比多”(人性冲动)的控制和快乐原则的支配。学校教育的失误办学商业化的不良影响。交上坏朋友之后,学业失败等压力。有些学校乱收费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一些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只好辍学或流落街头、群居等超过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来,都会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品格、迁就,特别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却冷落了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娇惯,他们在交往中相互传习教唆、溺爱,青少年吸毒多数是出于好奇心。另外,流失学生中56%左右有过违法犯罪行为。据广西统计资料、护短、动员转学或辍学而流向社会,缺乏心理承受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
(二)主体因素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或家庭不和,以及诸如家庭破裂,容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有的被劝退、家长本身品质低劣,互相感染。叛逆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诸如吸毒,使他们无法排遣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而根本考虑不到吸毒的实际后果。青少年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考试成绩良好的学生倍受重视,造成心灵的阴影,在哥儿们义气支配下结成团伙。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容易同流合污。交友不良的影响交友不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很大,常常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骚动不安,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的人格,强烈的意识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33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
[律师回复] 对于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1、从属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例如17岁的骆某在与成年人李某所进行的盗窃活动中,一次又一次的充当“放风”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赃物,但仍心于情愿地去做,仅因为李某平时给他买两碗面条,在他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的话。为了这个简单的原因,骆某甚至两三个月回家,与李某吃住在一起,连续做案十余次。
2、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3、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己 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抢夺别人财物和,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岁的卢某上学时被校警殴打,虽然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卢某认为处理不当,辍学后,携带木棍,到校将校警打伤。
4、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例如17岁的犯赵某,由于骑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砍数刀,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别人。
5、无知型犯罪。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
(一)微观环境的影响家庭的不良影响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毒品就成为青少年自我治疗的“良药”,身体的发育:青少年的吸毒行为受原始“里比多”(人性冲动)的控制和快乐原则的支配。学校教育的失误办学商业化的不良影响。交上坏朋友之后,学业失败等压力。有些学校乱收费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一些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只好辍学或流落街头、群居等超过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来,都会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品格、迁就,特别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却冷落了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娇惯,他们在交往中相互传习教唆、溺爱,青少年吸毒多数是出于好奇心。另外,流失学生中56%左右有过违法犯罪行为。据广西统计资料、护短、动员转学或辍学而流向社会,缺乏心理承受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
(二)主体因素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或家庭不和,以及诸如家庭破裂,容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有的被劝退、家长本身品质低劣,互相感染。叛逆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诸如吸毒,使他们无法排遣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而根本考虑不到吸毒的实际后果。青少年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考试成绩良好的学生倍受重视,造成心灵的阴影,在哥儿们义气支配下结成团伙。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容易同流合污。交友不良的影响交友不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很大,常常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骚动不安,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的人格,强烈的意识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
[律师回复] 对于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1、从属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例如17岁的骆某在与成年人李某所进行的盗窃活动中,一次又一次的充当“放风”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赃物,但仍心于情愿地去做,仅因为李某平时给他买两碗面条,在他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的话。为了这个简单的原因,骆某甚至两三个月回家,与李某吃住在一起,连续做案十余次。
2、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3、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己 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抢夺别人财物和,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岁的卢某上学时被校警殴打,虽然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卢某认为处理不当,辍学后,携带木棍,到校将校警打伤。
4、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例如17岁的犯赵某,由于骑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砍数刀,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别人。
5、无知型犯罪。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33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指的是青少年触犯法律。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1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是什么?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 (一)微观环境的影响家庭的不良影响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毒品就成为青少年自我治疗的“良药”,身体的发育:青少年的吸毒行为受原始“里比多”(人性冲动)的控制和快乐原则的支配。学校教育的失误办学商业化的不良影响。交上坏朋友之后,学业失败等压力。有些学校乱收费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一些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只好辍学或流落街头、群居等超过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来,都会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品格、迁就,特别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却冷落了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娇惯,他们在交往中相互传习教唆、溺爱,青少年吸毒多数是出于好奇心。另外,流失学生中56%左右有过违法犯罪行为。据广西统计资料、护短、动员转学或辍学而流向社会,缺乏心理承受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 (二)主体因素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或家庭不和,以及诸如家庭破裂,容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有的被劝退、家长本身品质低劣,互相感染。叛逆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诸如吸毒,使他们无法排遣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而根本考虑不到吸毒的实际后果。青少年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考试成绩良好的学生倍受重视,造成心灵的阴影,在哥儿们义气支配下结成团伙。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容易同流合污。交友不良的影响交友不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很大,常常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骚动不安,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的人格,强烈的意识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33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
(一)微观环境的影响家庭的不良影响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毒品就成为青少年自我治疗的“良药”,身体的发育:青少年的吸毒行为受原始“里比多”(人性冲动)的控制和快乐原则的支配。学校教育的失误办学商业化的不良影响。交上坏朋友之后,学业失败等压力。有些学校乱收费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一些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只好辍学或流落街头、群居等超过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来,都会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品格、迁就,特别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却冷落了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娇惯,他们在交往中相互传习教唆、溺爱,青少年吸毒多数是出于好奇心。另外,流失学生中56%左右有过违法犯罪行为。据广西统计资料、护短、动员转学或辍学而流向社会,缺乏心理承受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
(二)主体因素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或家庭不和,以及诸如家庭破裂,容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有的被劝退、家长本身品质低劣,互相感染。叛逆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诸如吸毒,使他们无法排遣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而根本考虑不到吸毒的实际后果。青少年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考试成绩良好的学生倍受重视,造成心灵的阴影,在哥儿们义气支配下结成团伙。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容易同流合污。交友不良的影响交友不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很大,常常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骚动不安,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的人格,强烈的意识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
[律师回复] 对于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1、从属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例如17岁的骆某在与成年人李某所进行的盗窃活动中,一次又一次的充当“放风”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赃物,但仍心于情愿地去做,仅因为李某平时给他买两碗面条,在他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的话。为了这个简单的原因,骆某甚至两三个月回家,与李某吃住在一起,连续做案十余次。
2、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3、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己 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抢夺别人财物和,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岁的卢某上学时被校警殴打,虽然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卢某认为处理不当,辍学后,携带木棍,到校将校警打伤。
4、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例如17岁的犯赵某,由于骑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砍数刀,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别人。
5、无知型犯罪。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1、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因素。第
一、青少年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时期,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开始趋向成熟,个人意识和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表现过分固执,缺乏自控能力。一旦感情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第
二、青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在动机的形成方面是有区别的。年轻人感到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地位不稳定。因此,他们要全力争取得到承认,争取得到象征声望和地位的东西,在成人的浅意识中,不承认青少年是一种的群体,更不承认他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存在的价值。而青少年人却总希望与成年人不分高低,并驾齐驱。出于这个动机,他们的举止行为便带有骄傲自大,喜欢表现的倾向,目的无非是引起成人世界的注意。他们会以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引人注目的方式表现他们的集体,证明他们已经“成人”,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或者为了表示自己的这一特殊动机,他们就可以对任何人干出违法犯罪的蠢事,或者说这也是对成人世界的报复。第
三、青少年最苦恼的莫过于感到自己无所事事。因此,他们之间也互相制造矛盾、摩擦,以次消遣度日。他们入世不深,妄想在犯罪的实践中探求其行为所能达到的极限。
2、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

一、生活贫富不均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多以“有钱”为荣,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信念,总认为别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凭什么就不该有。加之社会上拜金主义,之风以及贫富差别的影响,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当他们没有或失去享受的物质基础时,就会采取盗窃、暴力抢劫、绑架勒索等手段获取钱物,从而走向犯罪深渊。
第二是社会管理力度不够,社会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对离开学校的这部分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他们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在社会上放任自流,思想苦闷,精神空虚,一遇不良因素的诱惑就会误入歧途。
第三是不良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犯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以来,我国的社会文化正由过去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随之而来的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腐朽文化也在不断渗透和传播。不良文化泛滥,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游戏卡、网卡、书刊杂志、影视作品在全国城乡各地,各种影视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到处都有。青少年长期沉迷于这些场所,自然而产生模仿心理从而走向犯罪。
3、庭教育的失当,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一是家庭结构缺损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在单亲家庭中,青少年由于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感情受到创伤,生活缺乏保障,再加上同龄孩子的歧视、欺负,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忧郁,从而形成孤僻、冷淡的性格,甚至会走向极端,变得冷酷、残忍。而这种家庭中的父母往往忽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放任自流,孩子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一旦有犯罪诱因出现,就会铤而走险,实施犯罪。二是家庭成员和造成青少年人格不健全。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感情不和,往往会导致青少年人格上的不健全。生活在没有感情的家庭中,青少年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灵封闭,感情冷漠,逆反心理强,待人接物缺乏热情,处事方式固执、偏激。他们对父母不满、鄙视,对成年人有强烈的反抗心理,一但遭受挫折和打击,或受外界因素的,就会突然爆发,不计后果,实施犯罪,侵犯对象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三是家庭教育失当导致青少年犯罪。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使处于危险年龄的青少年违规,逐步走向犯罪;有的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弃了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切都无所谓,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畸形,容易产生犯罪;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太高,教育方式又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的一言一行处处受家长支配,稍有过错,就会被训斥或打骂,使青少年心灵受到创伤,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家里没有温暖,常常会远离家庭,在同学、同龄人、同经历的人群中寻找同情和温暖,遭到坏人的引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养成青少年“四肢不靳,五谷不分”,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他们是非观念模糊,骄傲自大,任性自私,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一旦遇到挫折则又变得非常脆弱,悲观失望,祭天尤人,自暴自弃,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四是家长自身行为不当误导青少年犯罪。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如果父母行为失当,或者品行不端,甚至劣迹斑斑,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诱发青少年犯罪。
4、学校的重智轻德,教育失衡是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一些学校领导重视的是生源、荣誉,老师拼命地抓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理想、道德、法制的教育,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状况;有的学校责任心不强,对校规校纪抓得不严,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上不上课,无人过问,使他们无故逃学,浪迹社会,结伙成群,互相传染不良习性,加之没有及时发现与制止,久之使他们胆大妄为,蔑视校规,从而走向犯罪;有的学校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区别对待,在青少年学生中人为地形成身份地位差异和不平等,导致青少年心理严重失衡,最终使思想差、学习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走向犯罪。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青少年犯罪成因是什么?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