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民事名誉纠纷权,刑事诉讼诽谤罪有什么区别

帮助5人 4.4w浏览 匿名 2020-10-08 广西来宾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
    一、诽谤和名誉侵权之间的区别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二、构成诽谤罪的条件
    1、要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如果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主要有是言语散布和文字散布;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即使不指名道姓,但第三人可以判断出被害人是谁;
    4、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
    全文
    13 2020-10-0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09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民事名誉纠纷权,刑事诉讼诽谤罪有什么区别
一键咨询
  • 132****65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6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2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0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3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0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4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6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6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0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6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8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5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4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1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2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6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5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5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3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3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6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4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1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3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6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8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5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6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6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3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3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1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1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2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4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0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0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0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6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5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7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6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8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4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4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1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2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1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淮安134****810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6****867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52****205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名誉权和诽谤罪区别是什么?
名誉权和诽谤罪区别是主体不同,主观方面以及行为方式不同。比如说从主体上来看,侵犯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是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的。名誉权和诽谤罪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下文中也有规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多少次数算诽谤罪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诽谤行为累计达至五千次及以上便有可能被判定为诽谤罪。
具体而言,当同一份诽谤性质的信息在实际点击或浏览量上达到五千次以上,以及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情况下,便有可能涉嫌构成诽谤罪。
此外,如果利用信息网络散布诽谤他人的内容,并且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即可认定情节较为严重:
首先,该份诽谤信息已经实际被点击或浏览了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五百次以上;
其次是,其导致被害者或是其近亲遭受精神失常、自残甚至自杀等严重后果;
再者,若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诽谤而受到过行政处罚,之后再次进行诽谤的行为也将被视为情节严重;
最后,如果存在其他任何情节严重的情况,同样可以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然而,如果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他人的行为,同时具备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则应被视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产生了严重威胁:
第一,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第二,扰乱公共秩序;
第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
第四,诽谤对象众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第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
第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
第七,其他任何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诽谤和名誉侵权的区别是什么?
1、条件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拘留拘役有什么区别吗
[律师回复] 解析:
(1)性质差异明显。
拘役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法定刑罚方式;
刑事拘留则作为刑事强制性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广泛运用;
而行政拘留则隶属于治安行政处罚范畴,是针对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人的一种制裁手段;
至于民事拘留,其性质为司法行政性的处理方式,同样是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2)对适用对象要求严格有别。
拘役通常针对触犯了国家刑事法律法规的犯罪分子进行惩罚;
刑事拘留则主要适用于涉嫌构成犯罪但尚未达到逮捕条件的嫌疑人或被告人;
行政拘留则主要针对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人实施;
而民事拘留则主要针对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妨碍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诽谤罪名誉侵权两者有区别吗?
诽谤罪名誉侵权两者是有区别的,对于两者所要求主的主体是不一样的;而且主观过错要求的也不同;同时所存在的危害后果也不一样;最后的行为方式也是不同的,这都会结合不同的案件来进行处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污染诽谤罪怎样立案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诽谤及污蔑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首先,诽谤性言论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累计被点击或浏览的次数达到了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的次数超过了五百次;
其次,该行为导致被害者或其近亲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出现精神失常、自残乃至自杀等极端情况;
再者,若行为人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诽谤行为受到过行政处罚,但之后再次实施此类行为,也应当予以立案调查;
最后,如果存在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例如对被诽谤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了意外事故等,同样可以视为符合立案标准。
对于“后果严重”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行为人的行为已经导致被诽谤者出现自杀、精神失常、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精神恍惚从而引发意外事故等严重后果。
至于“影响恶劣”,则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和政治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名誉侵权与诽谤罪有哪些区别
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房产合同纠纷律师在线,如何有效处理纠纷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房地产租赁合同纠纷的妥善解决方式及方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合同中的各方当事人应当在以友好相处为前提条件下,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来协商解决争议,这样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若当事人无法就此事达成一致看法,可以请求相关机构介入进行调停,此过程需要在调查了解事情真相以及明确区分责任是非的基础之上,邀请第三方人士对纠纷双方进行耐心的解释和劝说,促使他们互相体谅、互相退让,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从而圆满地解决争议问题;
再者,若合同当事人在协商无果且不愿意接受调解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合同中所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之后所达成的仲裁协议,向相应的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最后,倘若合同中并未设定仲裁条款,同时事后也未能达成仲裁协议,那么合同当事人便有权将该合同纠纷提交至法院,寻求法律途径予以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快速解决“房产纠纷”问题
当前613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诬陷诽谤罪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诽谤与诬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依照我过现行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对于那些恶意抹黑、编造不实谣言和进行诬告的行为,若未达到犯罪程度,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反之,若已构成犯罪,则需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指出,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遭受刑事追责,且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若造成了严重后果,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此外,若行为人采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进行诽谤,情节严重者,也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诽谤罪则特指故意捏造并散播虚构的事实,此等行为足以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者,将被认定为诽谤罪。
诽谤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1.诽谤罪的客体要件,即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均为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
该犯罪的受害对象通常为人;
2.诽谤罪的客观要件,即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诽谤罪的主体要件,即诽谤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成为诽谤罪的主体;
4.诽谤罪的主观要件,即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必须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同时还期望这一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的目的在于毁损他人名誉。
若行为人误将虚假事实视为真实事实予以传播,或者虽将某一虚假事实进行传播却并无损害他人名誉之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07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诽谤罪与名誉侵权有哪些区别?
主要区别就在于诽谤是虚假的捏造的而名誉侵权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但是只要是对别人的名誉方面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就需要承担责任。而且诽谤罪通常是针对的自然人,但是名誉侵权针对的范围不仅包含了自然人。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原告诉讼中证据确实篡改内容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法治社会中,进行伪造证据的行为无疑是严重妨害司法公正的违法行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规定,对于诉讼参与者或其他相关人士,如果存在以下任何一种行为,人民法院有权根据具体情况,从轻到重地给予相应的罚款、拘留处罚;
若情节特别严重,则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从而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1)故意制造、销毁关键性证据,从而干扰人民法院正常审理案件的进程;
(2)采用暴力、恐吓、贿赂等手段,阻止证人提供真实证言,或者指使、贿赂、威胁他人提供虚假证言;
(3)故意隐匿、转移、变卖、损毁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
(4)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员进行侮辱、诽谤、诬告、殴打或者打击报复;
(5)使用暴力、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手段,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
(6)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
对于存在上述任意一种行为的单位,人民法院同样有权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采取罚款、拘留措施;
若情节严重,则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从而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妨害司法行为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